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喜讯!合肥枢纽总图获批 明年开建合青高铁

2017-12-21 10:17:47 来源:中安在线

评论

推动落实改革任务137项 有合肥特色的创新之举超过1/3

过去一年,合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会议指出,合肥加强对改革工作领导,完善改革协调推进机制,狠抓“三察三单”制度落实。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会议6次,审议通过改革方案和文件20余份,推动落实改革任务137项,有合肥特色的创新之举超过1/3,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多点发力、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突出抓试点、作示范,有力有序推进住房租赁试点、城市设计试点、快递示范城市等“国字号”试点。突出推重点、带整体,注重抓好牵动性强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4个领域20项改革单列出来,作为全年改革的重中之重。突出攻弱点、补短板,坚持眼睛向下,选择基层社会治理、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事业单位在岗不入编等领域,部署开展一批有地方特色、针对性强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稳步落实。“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施行“3+2”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并公布了市县乡三级公共服务清单和市县两级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深入实施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社会治理以及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效和经验。

预计今年财政支出85%落点在民生 城区建成25所中小学

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的落点在民生。在过去一年中,合肥着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全市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5%。全市新增就业2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前三季度,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8.3%。开展全民参保行动计划,生育保险与职工医保合并试点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救助等方面的保障进一步健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额班”计划、城区幼儿园三年提升计划,城区建成中小学25所,幼儿园47所,全市幼儿园普惠率达到78%,中等职业学校质量提升工程有序实施,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基金建设方案获批。深入实施健康合肥建设,开展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国家级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获批建设。全市已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62万套,基本建成1.65万套,2014年前开工的政府投资公租房分配提前完成省下达目标。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十条新政”,探索开展国家住房租赁试点,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入推进平安合肥建设,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绿和蓝将是合肥的主色调 新建提升62个公园游园、街头绿地

绿色、蓝色,这是合肥的“主色调”。

在发展中,合肥突出绿色发展美丽巢湖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合肥样板。

“围绕中央和省环保督查反馈的问题,逐项落实整改,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会议指出,省级巢湖河长制启动运行,出台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的意见,部署和推进20项重点措施。组建市引江济淮投资公司,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做好全市153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改工作,环巢湖3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通水运行,双桥河、十五里河、派河等重污染河流水质明显改善,纳入国家、省考核的15个地表水断面,已有13个达到年度考核要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验收工作扎实开展。切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制定蓝天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完成重点大气计划项目816个,实现PM10和PM2.5浓度“双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3.5%,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适应性城市试点。率先实行林长制,新增植树造林3.45万亩,完成城镇园林绿化新建提升1532万平方米,新建提升公园游园、街头绿地62个。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荣获“2017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推进重点企业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工作。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工作,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能源供给结构显著优化,节能减排达到省控目标。在《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中,合肥综合排名处于第21位,健康宜居型城市综合指数排名位居第9位。

数说合肥

前11个月,财政收入增长12.1%,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8.6%,其中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29.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

前11个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1.6%,规上工业企业增长面达67.3%。战略性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0.6%,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京东方10.5代线、康宁玻璃基板、晶合晶圆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长鑫存储器晶圆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民营经济发展向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3.68万户、增长41%。

金融机构扎堆合肥,中国农业银行、浙商银行在合肥市设立分行,全省首家民营银行安徽新安银行正式设立,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基本形成。

实现直接融资3181.2亿元、增长44.53%,占全省比重达到58.25%,新增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

新增5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4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区启动建设,全域旅游发展富有成效。

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长突破2000家,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27万亩,流转率43%,全面完成农户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记者 于巧妮)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