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合肥枢纽总图获批 明年开建合青高铁
2017-12-21 10:17:47 来源:中安在线
据江淮晨报报道,从浩瀚太空的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到合肥这片土地上“人造太阳”、稳态强磁场等闪耀的科技之光,这是一座将创新融入DNA的城市,对于科技发展的执着追求,让合肥最终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铁、机场、公路、水运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对外开放平台屡传喜讯,越来越多的人和事,在合肥与世界“对话”,这是一座张开怀抱的城市,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开放新高地,这是合肥开放发展的“关键词”,也是对城市定位的最好注解。
获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过去一年里,合肥城市发展开启新篇章。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再度传来不少好消息。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了解到,合肥枢纽总图刚刚获批,本月,合肥还将启动西站设计,合青高铁、合宁新高铁明年也均有新进展。
“升级版”战略定位推动合肥“更上一层楼”
对于合肥这座城市,你的了解有多少?
对内,合肥有着科技创新的DNA,对外,合肥列席长三角,拥有开放大格局。
“城市战略定位,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在报告中也逐一明确: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开放新高地,这些都是合肥发展的“关键词”。
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合肥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就科学中心建设项目、人才等分别出台专项政策,就试点示范工作召开动员大会、出台实施方案,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同时,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三个“一号工程”,以及“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合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和扶贫开发“百日攻坚”行动,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严格落实“351”“180”医疗扶贫保障政策,大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等模式。2016年底,全市112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数减至1.8万人;今年,全市贫困人口数可减少1.6万人。
今年初,合肥正式获批成为全国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
这无疑是合肥这座创新城市,最有力的“阐释”。报告中也指出,这是创新型安徽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合肥创新发展的更高起点、重大机遇和有力抓手。
获批近一年来,合肥主动对标“国家级”、落实“总框架”,按照“2+8+N+3”施工图,提升标杆,全面对接,对号入座,全力做好重大项目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土地保障等各方面工作,拓展、提升、新建、谋划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协同创新平台,让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地生根。
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取得重要进展,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开工建设,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作为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获批组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成功落户,离子医学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等加快建设,科大讯飞跻身首批4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等大科学装置开展预研。规划建设滨湖科学城,谋划环巢湖科创走廊,安徽创新馆加快展陈设计,大科学装置集聚园区选址初步确定,中科大高新园区启动建设,北航科学城、北外中德中心、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等合作项目加快推进。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发展,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过300家。
报告指出,回首这一年,从悟空、墨子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醒目的“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沙盘展示;从浩瀚太空的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到合肥这片土地上“人造太阳”、稳态强磁场等闪耀的科技之光;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跻身国家层面,到首款合肥造无人驾驶公交车亮相深圳;从科学岛“八剑客”成为全国科技创新重大典型,到“双创”示范基地活力迸发的追梦群体……这一切,通过荧屏、报刊、微信、电波传遍各地,生动展示着合肥的创新元素,讲述着合肥的创新故事,传递着合肥的创新精神。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1)“天河一号”破解超算运营难题 实现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