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扭转发展困局?逾20家直销银行欲另立门户

2017-06-05 14:00:35 来源:国际金融报

沦为鸡肋

直销银行成立之初曾被寄予厚望,但现实却很骨感。

虽然近年来我国直销银行数量渐增,但其规模和市场份额却很小。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直销银行的市场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出在何处?

《国际金融报》记者观察手机应用市场平台后发现,不少直销银行的APP下载量还停留在两位数,产品雷同,而且有不少负面的用户反馈,如产品少、客户端闪退等。而事实上,直销银行的问题并不止这些。

易观智库在《中国直销银行市场专题分析2017》中历数了我国直销银行的多种问题:“自有金融产品不能完全满足互联网用户的投资需求;缺乏高效的互联网获客渠道,银行单家体量有限,在平台合作上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缺少高频服务,平台活跃度低……”

一位城商行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更是直言,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直销银行就是个“鸡肋”。丢了不行,因为别人都有;而不丢,目前又找不到合适的运作模式,缺产品,几无客户。

他给记者举了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我知道有家银行的直销银行APP卖理财产品,总共才投放了5万元的份额。”

“5万元一个人抢还不够呢,这不是搞笑嘛。”上述城商行人士称,此款理财产品的收益挺高,达到7%至8%,而不清楚投放额度的客户还在拼命争抢。

另立门户

直销银行难发展,有不少人将首要原因归结于其尴尬的“附属”身份。

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直销银行都只是银行的二级部门。自身不独立,导致其在产品种类、客户资源、后台维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部门产生重叠。

“我们很难分清哪些是自己的客户,针对性推出独特的服务。有零售人员还觉得直销银行挖墙脚呢。”另一位城商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互联网浪潮下,银行也在做互联网替代的事情,与手机银行一样,很多银行将直销银行视作一个渠道的替代。但银行没有找准直销银行的定位,更不用说产生核心竞争力。”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更是直接表示,现阶段对各家银行来说,还是要先把直销银行牌照拿到。

事实上,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已经行动的银行并不少。今年初,中信银行和百度合作的百信银行获得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牌照,目前正在筹建中。随着直销银行牌照的逐步放开,江苏银行、招商银行等在内的20家银行也不甘落后,相继发布公告设立独立法人直销银行。

找准模式

获得独立法人资格后,这些“抢先一步”的中小银行是否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呢?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薛洪言公开表示,目前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思路正在朝着独立化、放权化的方向演进,使得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逐步受到银行业的青睐,可以预期,未来几年将迎来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的设立潮,直销银行也将逐步成为国内银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游春认为,“另立门户,取得独立身份也只是一部分,直销银行即使能独立运作,但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是主要取决于它的产品、服务的创新和流程的改进等几方面。”游春举例称,国外的直销银行,有的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客户群体,比如年轻人。也有的专卖几个特色产品。但目前,中国的直销银行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

“从某个个体银行来说,它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但最终能否实现这个目标还要取决于它的运作模式、人力资源的配置、金融科技的创新。从整个中国的直销银行产业来说,我认为是不太可能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的。”游春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