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网络消费场景提供土壤 消费保险逐步体系化

2016-11-18 10:41:2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考验反欺诈和快速理赔能力

虽然这些围绕网络消费场景产生的保险产品销售数量惊人,但是价格并不高,单件均价均在1元以下。既然如此,这样保险产品的热销意义究竟有多大?

对此,侯彬彬坦言,“保险的意义并不能以价格来一刀切。这些保险产品基数大,适用环境不局限于单一场景,保障内容不局限于单一领域,使得用户在不同场景可以享受到不同服务。此外,这些保险产品虽然价格低,但是需求量大。”

总体来看,慧择网副总经理蒋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保险产品一是增强网络平台与客户需求的粘性,二是增加客户在网络平台金融需求的流量,唤醒潜在的保险意识,三是放大网络平台金融(保险)解决能力,帮助网络平台上的商家扩大主业销售。”

合众财险总裁施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对出单速度和效率的要求还是差距较大的,这意味着传统保险公司必须随之提高技术能力和标准,建立扁平化体系,缩短运作流程。”

如果说出单只是考验流量压力,那么反欺诈和理赔环节则是真正考验人工智能和数据应用的关键环节。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在消费保险的理赔环节,超过9成是依靠后台技术识别和判定,只有一成的案件需要人工干预。”

他进一步说道,“图片识别技术是核赔流程重要应用之一。其中,对图片相似度的识别更为关键,在传统保险领域,企图骗保的人可能会拿着网上下载的图片,在多家保险公司报案理赔,但是在生鲜腐烂、化妆品过敏这些消费保险上,技术可以在一个庞大的图片库中,比对识别出报案人上传的拍摄图片真实性。”

事实上,伴随着消费场景日趋个性化与定制化,消费保险的种类将更加多样化,甚至可可能从线上迁移至线下,只要涉及物流、售后等环节都会产生痛点。当然,这也意味着对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的速度、规模和突破性作用值得拭目以待。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