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从汽车产销两旺看消费巨大潜力

2017-02-09 10:13:5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四大因素促进汽车产销快速增长

1.消费升级为汽车提供广阔市场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正处在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贡献不断提升的发展新阶段,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需求增加,汽车消费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15年,我国较高收入人群占城镇人口的20%,总人数超过1.5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万美元左右,这部分人的总消费能力相当于多个中等国家之和。

高收入群体主要追求汽车的品质、舒适和档次,由消费升级带动的汽车消费明显增加;中低收入居民在解决了温饱以后,主要追求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由原来的电动车和摩托车更换为汽车,主要体现在汽车的普及。汽车的消费升级和普及两方面的因素,推动了汽车大踏步进入居民家庭。

2.居民收入增加为汽车消费提供强劲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201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7.9%。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高于城镇居民0.4和0.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意味着居民的购买力不断增强,购买力稳步提升,为汽车消费增长提供基本前提。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购买汽车等交通工具支出增长19.8%,高于全部消费支出的10.2个百分点。

3.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自2015年10月1日起,为促进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得发展,国家再一次推出了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购置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即汽车购置税从原先的10%降低为5%,优惠政策持续到2016年的12月31日。

这一政策对整个行业起到了促进作用,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购买1.6以下车型,既释放了一部分消费潜力,也有利于促进汽车向低能源、低消耗方向发展。据统计,2016年,受购置税优惠政策影响,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760.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1.4%,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2.2%,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4.公车改革促进了汽车走进居民家庭

2014年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据统计,目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全部完成,除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其他省份省直机关车改已全部完成,已有26个省份完成了地市级车改、近20个省份完成了县级车改。随着公车改革的全面推进,一些部门领导纷纷自掏腰包购买私家车,降低了对公务用车的依赖,性价比较高的中低端车型在这部分消费者中备受青睐,促成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今年汽车消费驱动力或许更强

1.政策因素将助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20%以上。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方向和产销目标确保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目标长远性和政策连续性,坚定了企业战略发展投入的信心和决心,将是汽车厂商加大投入,提升产品品质,争夺市场份额,持续上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汽车刚性需求仍然强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底,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27.7辆,比上年增长21.9%,不足三分之一的家庭有车。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10多辆,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而美国汽车拥有量每百户达220辆,一家2辆车多一点,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将近150辆,两家达3辆车。从总体来讲,中国汽车产业具有极大潜力,消费还是有很大空间,不少家庭的刚性需求仍然强盛。

3.消费升级不断加快,将继续推动汽车销售

目前中国处于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关键期,虽然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但汽车消费市场潜力依然巨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其中,汽车类同比增长10.1 %。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同比增速达14.4%,销售加快与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增加有直接关系。

未来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汽车逐渐成为家庭标配。在解决了温饱以后,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断更新,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浪潮已经形成。在汽车消费领域突出表现为:消费理念更加成熟理性,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品牌,追求高颜值、高性价比,更加崇尚个性和时尚的汽车产品。

4.汽车多元化和个性定制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认识越来越理性,加上国内外汽车消费理念的相互影响,汽车消费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呈多元化和个性定制化趋势。消费者对汽车各种性能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质化的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轿车和轻型商用车领域,这种趋势尤为明显。SUV仍将是未来汽车销售的主力,中端市场未来增长空间会下沉至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5.汽车消费群体将发生改变

据调查,目前汽车消费主力为80后人群(47%)、三四线城市(52%)和收购用户(55%)。未来,汽车消费主力人群也将发生改变,以下四大新兴消费群体更值得关注:90后、城市新移民(从农村或小城来到大城市经商或工作,在当地居住满两年及以上)、中产新女性(个人月收入8000元以上,有独立工作或生意)和准二孩家庭(已生育一个小孩,25-40岁间的育龄家庭)。二胎政策将会带来家庭结构的转变,家庭购车需求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中大型SUV、MPV已成为越来越多二胎家庭的购车刚需,这一部分汽车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6.汽车市场将向中西部转移

目前,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市场结构基本上呈343格局,即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约占30%,二线40%,三线30%。随着一线城市限购、二三线城市逐步放量,市场潜力此消彼长,目前一线市场每年大约下降两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一线市场份额会下降到15%左右,三线城市将提升至55%左右。随着消费动力下沉,汽车消费越来越呈现出向县域延伸的趋势,县域覆盖的大规模人口正在经历由“生存型”向“享受型”消费需求升级,县域市场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金砖市场”。

7.城镇化是促进三线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农民入城后大多从事服务业,因此会产生对交叉型轿车(商乘两用,要求空间大,能够载人、拉货)的大量需求。同时,三、四线城市居民和部分农村地区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中刚性需求消费的主要力量。

8.汽车价格下降,性价比提高成为刺激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推广,汽车制造成本有所降低。随着汽车价格的持续下降,减少了消费者购买汽车的费用支出。同时,国家不断出台的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利好政策,又使得消费者购车支出减少,私人购车正日益成为汽车总需求的主要部分。

从抑制市场增长因素来看,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与消费区域过于集中而导致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导致部分城市限购、限行,增加用车成本(拥堵的机会成本以及实际油耗增加),从而减少部分需求。但总体上看,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汽车市场继续增长将成为市场主旋律。

汽车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仍不可低估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汽车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汽车已成为拉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主导行业,汽车行业现价增加值占工业比重分别达到6.9%。

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柱作用。汽车消费上连工业生产,下连销售服务,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产业链条看,汽车产业不但和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密切相关,而且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行业,汽车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对这些行业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从需求方面看,汽车是最终消费品,位于产业链条的末端,客观上决定了汽车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位置,而汽车是所有“行”的方式中最便捷、最个性化,也是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

1.汽车产业链长,辐射面广

从经济学角度看,通过汽车消费,可以拉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收入以拥有更强的汽车购买力,形成良性的“生产-消费”循环,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见,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范围大、层次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可以产生突破一点、收获一片的效果。

从关联度看,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更突出。如美国的汽车产业,每增加1美元产值,它的上游产业就能增加0.65美元,下游产业增加2.63美元,则每1美元增加值所能带动的相关行业增加值是1:3.28。根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私人汽车每增加1万辆,将拉动GDP增长88.8亿元,钢产量将增加14.1万吨,生铁产量增加12.3万吨,原油产量增加2.03万吨,玻璃产量将增加16.7万重量箱,合成橡胶产量增加0.1万吨,轮胎外胎产量增加13.4万条,公路里程增加428.8公里。

汽车消费对服务业也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汽车产品需要大量的配套服务,汽车快修、售后服务、旅游、汽车旅馆、配件、汽车金融、保险、汽车用品等等。据测算汽车消费可以导致批发和零售贸易、储运、实业和商业服务、社会和个人服务等相关服务业增加30-80%的投入。

2.汽车消费成为拉动社会消费的主要动力

汽车消费可以有效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价高值大的消费品,对消费品市场增长带动作用凸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销售类值中,汽车类零售额达40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据测算,全年汽车类销售增长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1个百分点。

3.汽车消费可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汽车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测算,汽车工业每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上下游产业的就业人数是10到15个,就是说它每增加1个岗位,就能带动下游12-15个就业岗位。截至2015年底,全国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从业人员为854.4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4.7%,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对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进一步增强汽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1.要加快城市规划布局调整

要在城镇规划,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商业中心、社区规划建设等多方面,充分考虑汽车消费的发展前景,提高城市发展的容量,扩展城市发展的空间,为汽车消费的普及提供外部条件。

2.充分挖掘农村汽车市场消费潜力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潜力巨大的农村汽车市场将进一步旺盛,尤其是微型车、低端客车和经济型轿车需求可能加速。对于开拓农村汽车市场,要积极研究培育和发展农村汽车市场的政策和措施,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汽车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开发和生产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低价位节能型汽车,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汽车销售服务和回收网络,确保汽车下乡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3.完善健全政策,优化汽车消费环境

采取补贴或奖励措施扶持低收入人群购车,通过政策约束,强制新建小区保证充足的车位,使车位的出售或租借价格处于较为合理的范围,并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停车场建设,规范停车收费等,努力降低车主的养车成本。

2000-2016年中国轿车产量(万辆)

中国汽车产量(万辆)

年份 汽 车 其中:轿 车
1980 22.23 0.54
1985 43.72 0.90
1990 51.40 3.50
1995 145.27 33.70
2000 207.00 60.70
2005 570.49 277.01
2010 1826.53 957.59
2011 1841.64 1012.67
2012 1927.62 1077.00
2013 2211.70 1210.40
2014 2372.52 1248.31
2015 2450.35 1162.97
2016 2819.30 1223.8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