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北京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专家:与上海差异化竞争

2017-01-06 09:25:2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根据近期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北京要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该规划称,“十三五”期末,北京作为集金融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标准制定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要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提起国际金融中心,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上海。

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十三五”时期要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等。

上海提出的人民币定价和清算中心,与北京将要打造的支付结算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存在业务重叠的情况。

京沪均有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会不会有冲突?专家认为,可以差异化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北京做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是金融管理,一行三会机构(央行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和各大金融公司总部在北京,上海的优势是有证券、期货、保险、外汇等各种交易机构,市场活跃度很高。未来两地都可以做金融中心。

事实上的国际金融中心?

根据上述规划,到“十三五”期末,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左右,北京进入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行列。

规划提出,金融对北京建设“四个中心”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北京金融业继续在金融市场、金融创新、金融人才等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在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创新领域率先突破,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全面建成;金融业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不断提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初步建成。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森认为,北京做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独特的优势,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部在北京,各个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正在拓展,这方面发展良好。

上海要做国际金融中心也有优势,但是现在制约上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并未开放(无论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还是国外资本市场,可以自由兑换成该国货币资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上海的金融业与国际体系仍是处于割裂状态。

张建森认为,现在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设分支机构都要考虑北京,加上金融监管部门在北京,所以北京在金融监管和信息沟通等方面具有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2015年北京金融业资产规模达到111.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较2010年末累计增长73.1%。北京法人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和人才质量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北京的金融业规模与上海相差不大。2015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05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6.23%;北京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926.3亿元,增长18.1%,占GDP比重为17.09%。

不过,此前中央给北京的定位只有科技、文化、国际交往、政治中心,并没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

有专家指出,北京提出的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只是地方规划,这与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作为国家给出的定位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