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基金经理“一拖多”遭遇离职潮

2017-08-09 10:37:4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愈演愈烈,同时管理10只以上的基金已经稀松平常,甚至多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20只以上产品。近期“一拖多”基金经理离职也频频发生,使得部分基金公司的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一拖十”已成寻常事

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显示,目前共有137位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数量在10只以上(A、C份额合并计算),甚至还有8位基金经理管理20只以上的产品。

招商基金旗下基金经理许强共管理了27只基金产品(合并计算),成为目前公募基金市场上管理基金产品数量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其中许强单独管理了20只纯债型基金、6只货币市场型基金,同时又与向霈共同管理招商财富宝货币ETF。嘉实基金(博客,微博)曲扬管理基金数目也是27只,但其中多数产品是与其他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其他如国泰基金樊利安、鹏华基金刘太阳、银河基金韩晶、嘉实基金胡永青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均在20只以上。

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1587位基金经理平均管理的基金数目达到4.1只。从全行业来看,“一拖多”已是普遍现象。

曾几何时,“一拖三”、“一拖四”就被视为异象,而如今“一拖十”却也稀松平常。对于“一拖多”现象的泛滥,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与部分基金公司投研人才紧缺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基金产品发行同质化所导致的。

有基金公司人士指出,近年来发行的很多产品,虽然冠以不同的名称,但策略是相似的,那么由一个基金经理管或几个基金经理管,其实差别不大。而之所以将原本可以合并为一个产品拆成若干个产品,主要还是为了营销需要。通过拆分产品来增加发行渠道的数量,以招徕更多客户,如今已成为业内常态。另外,随着2016年委外定制化基金的兴起,基金数目进一步增加。

此外,“老人带新人”是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或者某只产品尤其是股债混合型基金需要两位甚至多位基金经理分工协作,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一拖多”现象。

从这个角度而言,看基金经理是否力有不逮,“一拖几”只是一个方面,还得综合评估其管理的合计资产规模、该类基金的管理难度、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等各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