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造城运动!城镇化要速度也要质量
2016-11-23 15:42:59 来源:经济日报
《方案》提到,充分尊重群众自主定居意愿,坚决打破“玻璃门”,严格防止“被落户”。
“尊重群众的自主定居意愿,这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张占斌说,越来越多的非户籍人口到城市落户扎根,这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内需增长潜力。但也需要防范地方为了动员人们到城市买房,强迫性地让人们到城市落户。
王大伟建议,政府要从制度上根本消除有形、无形的限制,打破“玻璃门”,让非户籍人口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明明白白地选择是否落户。要加快打通跨地区、跨类型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加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国家层面上,出台相关规定和法律,把农村权益真正固化下来,给农业转移人口吃下“定心丸”。
完善财政激励机制
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后,更渴望能在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均等化的权利。《方案》明确提到,要将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等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张占斌表示,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但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准备明显不足,有不少短板需要补上。要让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以后,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关键要把更多财力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市倾斜。中央财政在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性住房等相关专项资金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此次《方案》强调了发挥财政手段的作用。比如,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补助机制。
专家表示,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要“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不过具体如何操作,并没有相应的机制和办法。此次《方案》明确强调发挥财政手段的作用,国家可以对地方在推进市民化进城方面实行统筹支持,这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为落户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城市容量,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力,这也是地方政府设置落户条件、部分地区不愿意放开落户的重要原因。”王大伟说,尽管从长期看,人口流入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但短期内将增加公共服务投入,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压力。
王大伟建议,当前,首先要完善“人钱”挂钩的财政激励机制和细则,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都要考虑各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和为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增支因素,对地方给予支持和奖励。其次,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为短期内集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筹集长期资金,缓解当期压力。再次,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林火灿)
相关阅读
- (2020-06-08)禹洲地产的影子负债 收入增长可能会放缓
- (2020-06-08)火爆“楼市打新”B面 建立健全、完善的摇号制度
- (2020-06-08)蓝城数亿级配套造出北桃这座“天堂” 增添更多温暖和故事..
- (2020-06-08)北京三宗集体用地拟入市建房 是否会很快影响房地产交易市场?
- (2020-06-08)房地产“抢收潮”持续 市场面对的仍然是销售“下坡”
- (2020-06-08)1900亿元贷款支持6城 期满后转为市场租赁住房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