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690万的房子被一千元卖掉 还背上百万债务
2017-07-31 09:02:34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近日,多名老人向南都记者反映,他们在这两年遭遇了以理财为名的“房诈”骗局。
据悉,多名社会人员向有房产的老人推荐“以房养老”的理财产品,建议老人将房子抵押后向贷款公司借款理财,并在老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委托书”,随后多方配合,私自将老人名下的房产以低价卖掉获利,甚至有价值690万元的房产以1000元的价格卖掉,导致房产一夜之间悄悄被网签。
对此,南都记者进行了调查。
以理财高收益引诱老人签合同
居住在北京海淀区的吴女士,与父母住在知春里的一套三居室。
2016年10月31日,母亲出去遛弯,将手机留在家里,她无意中看到母亲手机里有这样一条短信:“张姐,赶紧把房子的委托书给撤了,这样他们就没法卖你的房子了!”
看到这条短信,吴女士有点懵,她不知道母亲到底签订了什么“委托书”,赶紧让母亲回家。
起初母亲还不想说,后来才透露,约在2014年12月,吴女士的母亲经朋友介绍认识男子广某,他表示现在有一种新型的“以房养老”理财模式,具体做法是将名下房子抵押出去借款,然后用借到的钱再投入理财项目,月回报率可达10%,3个月后本息全部收回,再用本金赎回房产证。这一切,只需要签订几份简单的协议就可以了。
吴女士的母亲一听如此高的回报率很心动,而且房子可以继续住,只是将房产证作抵押借钱给他,就能享受10%的利息回报,何乐不为?
在广某的反复劝说下,吴女士的母亲同意进行“投资”,随后广某向其推荐了另一名“委托代理人”邵某,称其有深厚的“关系”,能找到抵押贷款,只需要将手续交给这名代理人,等着收利息就行。而邵某也表示已找到同意借款的人,可以提供抵押贷款给她。
接着,代理人邵某与吴女士的母亲一起到了北京某公证处,拿出厚厚的一叠文书,前后几分钟,就在所有文书上签了名。签订过程中,邵某以“快要下班”为名,不让老人看文书内容,并表示文书都是统一格式,已经审核过,只需要签字和按手印就行。
就这样,所有文书都签了吴女士母亲的名字,而公证人员也没有跟老人解释签的是什么文件,就将房子抵押出去,借到了200万元。
然而,这200万只在吴女士父亲的账户上停留了不到半小时,吴女士的母亲就在邵某的“指导”下,当场以借款的名义,将这200万元中的191.2万转给了广某,其余的取出现金8.8万元——8万元据称是手续费,8000元是给工作人员的“活动费”。
直到所有文书合同都签订后,吴女士的母亲仍然不清楚签订的具体内容,更不知道房屋的处置权已委托给广某。
通过签署协议成为房产“代理人”
合同签订以后,吴女士母亲真的从广某那里收取到了每月2万元的利息,而这些钱都打到了吴女士父亲的账上。
“我们家条件不是很好,我哥没有工作,家里最值钱的就是这套房,可能老人觉得这样能给家里增加额外的收入,还有出于自尊心,就一直没跟我们讲这事,儿女都不知道。”吴女士对南都记者说。
每月2万元的收益看似丰厚,房子也一直住着,相安无事。这让吴女士的母亲颇为满意,以为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然而,这种“好事”持续了不到两年。
2016年10月31日,吴女士无意中发现母亲手机中的那条短信:“张姐,赶紧把房子的委托书给撤了,这样他们就没法卖你的房子了!”这是另一位也将房子抵押出去进行“理财”的老人发来的,她的房子已在房主不知情的情况下卖掉了。
吴女士“极为震惊”,当时就要求母亲把签订的文书及合同拿出来看,结果母亲表示都被借款人岳某拿走了,具体内容也不知道。
此后,吴女士与母亲到房管局查询获悉,名下的房产已以1000元的总价被卖给了另一位不认识的人。而按照市场价,位于海淀区知春里的这套房子,市场价当时超过690万元。
借款协议。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1)“天河一号”破解超算运营难题 实现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