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两高:严惩“内部人”泄露信息 侵犯50条敏感信息即犯罪

2017-05-10 08:36:0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侵犯50条敏感信息即犯罪

《解释》规定上述罪名中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采用概括加列举的方式定义公民个人信息,首先是对现实当中常见、多发案例加以总结;其次是考虑到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业性认识有限,列举的方式便于理解和掌握司法解释的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吴沈括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解释》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了分类,并分别制定了入罪标准。

对于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这些“敏感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五十条以上即可构成犯罪。

对于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五百条以上即可构成犯罪。

对于上述两项之外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五千条以上即可构成犯罪。

“《解释》明确规定,特殊主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定罪量刑标准比一般人更低。比如一般人提供50条高度敏感信息入罪,如果是从事金融、电信、医疗等部门的人员提供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高度敏感信息的,25条就够了,也就是减半处理,这体现了对内部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从重处罚的精神。”颜茂昆说。

《解释》还规定,如果不计算信息数量,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也可构成犯罪。

“《解释》有利于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统一量刑标准、从严把握刑法法条,在刑事司法网络严密之后,从严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自然是题中之义。”吴沈括说。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