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限购限贷政策升级 这一回狼真的会来吗?
2017-04-01 13:57:43 来源: 证券时报
翟超/制图
两会过后,以北京、广州、厦门、南京、石家庄、郑州代表的热点城市相继升级房地产调控政策。表面上看,房地产市场似乎风声鹤唳。不过,市场分析认为,第二轮调控政策的边际影响有限,对板块的影响不大,调控政策出台或能减少区域市场二手房成交量,降低市场热度,缓和价格上涨态势,但中期来看房价上涨的确定性更强。
在调控风暴笼罩之下,各地抢房热潮仍此起彼伏,地产股的表现又是另一番光景。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地产股虽然部分表现则可圈可点,但大多数跑输大市,倒是港股市场上的内地地产股近日展开凌厉的上攻。对于今年地产板块将来怎么走,国泰君安认为,2017年房地产板块大趋势仍然是分化和转型,预计仍以结构性行情演变和主题性投资机会为主;国信证券(002736,股吧)则预判,2017年传统地产股的表现大概率将好于2016年,低估值、高增长的品种在行业降温阶段大概率会有较好的表现。
新一轮政策调控来袭
这一回狼真的会来吗?
相隔不到一周,广州限购政策再度升级。在日前卖地再出火爆行情之后,广州市政府3月30日晚三箭齐发升级限购令:居民家庭新购房需房产证满两年才能转让、非户籍人口在增城从化限购一套房、个人不得购买商业公寓等。此前广州刚出台政策规定户籍成年单身(含离异)人士在本市限购1套住房,以及非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购房之日前5年在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限购1套住房。事实上,两会过后,以北京、广州、厦门、南京、石家庄、郑州代表的热点城市陆续出台或升级调控政策,来势汹汹,不排除后续其他热点城市还会持续跟进。表面上看,房地产市场似乎风声鹤唳,那么这一回,房地产市场的狼真是来了吗?
另一边,目前各地抢房的新闻仍层出不穷。“现在这边房源好少,好像抢一样,今天看,明天就卖掉了。”一位打算在东莞(楼盘)买房置业的宋小姐说。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例如,上海(楼盘)一家地产中介的小伙子,为卖房和客户结了4次婚,其中包括70岁老太太。因为根据上海市的限购政策,外地人在上海买房,必须自购房日前起连续5年在本市缴纳社保或个税,如果和上海户籍居民结婚且双方名下在上海都没有房产,最多可以家庭为单位购买2套房。
“就决心和力度而言,这轮调控在中国房地产调控史上绝对是空前的,但还不敢说绝后,因为严厉的措施仍然在不断的出台,调控从一线城市到热点城市,甚至蔓延到了全国贫困县。从具体措施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从认房认贷认离,到两年内不许出售,到对学区房的限价,到严厉打击中介的炒作违规行为。除了主管部门,北京市甚至连教委都出动了,要求开发商和中介不得炒作学区房、高价房。”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在其公众号这样评价近期的调控政策。
其认为,现在的政策尽管气势汹汹,但明显韬略不足,急于遏制市场的短期目的过于明显,这并不利于市场的理性回归。因为市场依然相信,调控是短期的,很难坚持。
从目前各大机构的评论来看,观点也都大同(楼盘)小异。东兴证券表示,调控关键点在于如何将长期上涨预期打破,目前这种调控升级更多的是对于前期已经小幅修复的市场情绪的再一次打压,也是对于前期政策低洼城市的政策修补。但仍然需要关注的是,政策调控的思路可能是形成房价阶段性的企稳,长期来看上涨预期无法打破,任何调控政策都无法有效实现对中期房价上涨的约束,尤其是在政府频繁释放利多消息的背景下,购房者的理性决策就是追涨。国金证券(600109,股吧)认为,调控政策出台能减少区域市场二手房成交量,降低市场热度,缓和价格上涨态势,但中期来看房价上涨的确定性更强。而且调控政策对新房成交影响幅度十分有限,反而印证了行业基本面向好趋势压抑不住。
爱建证券则认为应分城市看待:在一线城市,受到政策的变动,居民在购房时能用到的杠杆受到了限制,购房能力受到遏制。二线城市虽然区域优势较为明显,人口集中度也较高,但调控政策的出台势必会抑制一部分以投机为目的的投资客,也会使购房者对入市持观望态度,价格会有下降空间;三线城市则仍然将持续去库存的状态,对房价的上涨不具有支撑。总体来看,货币膨胀导致资产荒,而居民购房时的“加杠杆”行为又直接推动了房价上涨。因此,未来政策与货币“双调控”将使得房地产行业回归理性。另一方面,去库存是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重要任务,一线城市的库存压力较小,因此未来房价仍然以高位盘整为主。二三先城市则依旧围绕去库存为主,未来房地产的投资增速或将放缓。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6-11-07)香港第二套住宅“从价印花税”提高到15%
- (2016-04-12)楼市限购政策影响:沪深成交量遭遇“速冻”
- (2016-05-20)4月65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二线城市政策料收紧
- (2016-06-13)货币政策料以稳为主 5月CPI同比涨幅回落
- (2016-07-29)不动产登记收费政策已明确 八类情形免于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