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再出大招实招 分类、分层、分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2020-02-28 11:56:00 来源:金融时报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五项金融支持措施,一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还款压力。
银行业金融机构迅速行动,出台一系列最新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落实好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根据企业申请,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免收罚息,期间不调整贷款质量分类,贷款利率原则上要比原来低。”2月26日晚间,中国工商银行宣布实施“春润行动”,保障大企业供应链可持续、中小企业资金链不中断。
疫情发生后,一些实体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资金困难,特别是不少小微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为此,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快速审批放款、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无还本续贷等措施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银行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短期措施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二是线上和线下结合;三是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分类、分层、分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当前,金融支持须向重点领域倾斜。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需要银行紧急帮助复工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医疗、物流仓储、消毒卫生、民生保障等相关领域。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工行在“春润行动”中提出分类、分层、分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对防疫重点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实行专项信贷规模支持。
为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复工,中国农业银行针对客户类型分类施策,为重点行业保驾护航,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信贷需求,全额保障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等领域资金需求,持续关注生产经营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
对于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企业等,中国建设银行表示,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大信贷和非信贷支持,重点保障铁路、民航、电力、能源等重点企业生产运营。
保障企业资金链不中断
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受到此次疫情影响严重,资金短缺成为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并免收罚息。湖北省境内各类企业都可享受上述政策。
事实上,疫情发生后,为解决企业流动性困难,部分地区和金融机构已开始尝试这一做法。2月10日,上海银保监局下发通知,鼓励在沪银行业机构对于2020年6月30日前贷款到期但受疫情影响较大难以按期还款的客户主动进行续贷,续贷期限不超过一年。江苏银保监局也提出,对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贷款,合理采取延期、调整还款计划、无还本续贷等手段,减轻受困企业还本付息压力,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可延长贷款期限不超过6个月。
针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紧急流动资金需求,上海银行推出“应急循环贷”,给予期限6个月到1年的循环贷款,且随借随还,按日计息。同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主,通过年审制方式可获得最长10年的无还本续贷。
杭州银行表示,确受疫情影响的正常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可申请延期至2020年2月29日还款,延期期间不重新签署合同,按正常贷款计息,不上报征信逾期信息。
研究人士认为,通过续贷解除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对银行来说,既是支持实体经济,也有助于自身的稳健经营。“短期看,受疫情防控影响,一些企业的物流人流受限,无法正常经营,流动性资金也会相应出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银行需要作出相应安排,包括提供流动性贷款、贷款展期、利息减免等,在帮助企业渡过短期困难的同时,银行也是在化解自身的风险。”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加强综合服务和创新支持
除了支持重点领域企业、降低贷款利率、加强续贷支持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创新金融支持方式,积极开展有益探索,加强综合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强心剂”。
工行表示,综合运用金融市场服务,做好地方政府债、企业债的承销和投资。创新投资银行服务,依托境内外资本市场,着力做好股权融资、大额并购和债务化解等。灵活运用“抗疫贷”“用工贷”“税务贷”等创新产品,结合“千名专家进小微”“万家小微成长计划”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融资+融智+融商”综合服务优势,上半年普惠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不低于30%,小微贷款利率比上年下降。依托工银e钱包、G-B-C三端联动等全线上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薪酬发放难题。
在业内专家看来,抗击疫情过程中,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新零售等业态模式有望在未来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银行应前瞻性地探索这些新型业态的金融服务模式,为新型消费行业和企业提供多方位的金融支持。
“将围绕国家在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国家储备体系等领域的改革深化,增强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根据疫情后消费模式、生产模式、交易模式的变迁,积极支持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产业,精准助力脱贫攻坚、5G技术、医教养文体旅、居民保障与消费。”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相关阅读
- (2020-08-31)六大国有银行净利润下降两位数背后:为不良资产“未雨绸缪” 与实体经济“共担风雨”
- (2020-06-08)免费吃喝还送购物卡?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 (2020-06-08)杭州股类电信网络诈骗团伙 指导骗取客户信任
- (2020-06-08)乐信回应“赴港二次上市” 交易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 (2020-06-08)起底域名抢注连环圈套 投资人不应盲目入场
- (2020-06-08)五矿信托首任总经理或重返 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信托之路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