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银行:子公司布局加强 成资本消耗主要出口

2018-12-12 10:30:03 来源: 证券时报

作为信用创造机器,现代商业银行对资本的需求几乎永不满足。今年二季度以来,不但多家银行实现了A股上市,更有不少银行披露资本补充计划,以期为未来的发展备好“粮草”。而且迄今为止,计划通过各种手段“补血”的银行数量还在增加。逐一梳理今年银行的各种资本补充方式,可以发现不少有意思的细节。

今年的银行融资节奏与宏观周期直接相关。受美联储加息和金融去杠杆的影响,商业银行今年整体的经营环境并不太好。市场利率走高,让很多对融资依赖严重的客户经营风险逐渐累积。资管新规的落地和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令金融环境收紧,也客观上加快了这部分客群的风险暴露。叠加上外部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偏好进一步下行,这让本来就面临表外资产回表挤占信贷额度的商业银行更加为难。不过好在过去两年的供给侧改革令各个行业的头部客户资产负债表改善明显,这部分资源成了各家商业银行今年信贷投放的基本盘。

二季度以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市场出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变化。一是停滞了将近1年的银行上市步伐突然加快,在很短的时间内郑州银行、长沙银行、青岛农商行、江苏紫金农商行、青岛银行等多家银行次第上会,不少银行很快就拿到了正式的发行批文;二是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的银行在继续增加。考虑到商业银行在整个社会信用创造链条的中枢地位,打通资本补充渠道以鼓励其扩张资产负债表,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对冲社会信用收缩的有效方式。

随着各项纾困民企的政策落地,商业银行信贷的重要性也将再度凸显。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整体的金融环境不再收紧,各种纾困政策逐渐发挥作用,信贷需求逐渐回暖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对商业银行来说,这又将是一轮新的信贷需求周期,需要审慎面对才能平衡好其中的风险和收益。从资本规划的角度说,那就是银行又要“补血”了。

对各类子公司布局在加强,也是今年商业银行资本消耗一个主要出口。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理财子公司的落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经有22家银行对外公告设立理财子公司,所动用的资本规模接近千亿。从监管角度来讲,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完成了最基本的风险切割。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新的平台和游戏规则意味着市场重新洗牌,但凡有能力的银行都在抢“头啖汤”,唯恐落在同行之后。

除了理财子公司,今年商业银行对旗下其他牌照的重视程度也较以往有增无减,包括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境外子公司等等。其核心目标,则是增强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的空间。以消费金融公司为例,以往市场还有争议认为这与母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存在一定的冲突关系,但这几年的实践显示,子公司的平台不仅不会分流母行资源,反而能够更灵活的切入市场。更重要的是,子公司平台往往还能调动其他股东的资源,形成更好的协同效应。

再往前看,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商业银行和外资战略股东在新平台上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也会上升。据记者的了解,一些银行已经在谋划相关的计划,一旦落地无疑也意味着一笔不菲的核心资本支出。

总而言之,在信用创造和综合金融服务两个方面,商业银行未来面临的资本需求都会上升。尽管并不是所有银行都能抓住周期带来的机会,并在市场上筹集到足够的资本,但只要这种可能存在,市场就会做出选择。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