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大型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上升是好事吗?

2018-03-13 14:09:1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从近期保监会发布的行业统计数据看,市场竞争格局正在转变,大型保险公司市场份额逐年递减的局面开始扭转,稳步递增的趋势已然确立。一时间,为此激动、兴奋之声层现叠出,然市场集中度高的忧虑犹在耳畔。

2017年,寿险“老六家”在规模保费收入上的市场份额为50.57%,重新占据半壁江山,一年回升8.36个百分点;在原保险保费收入上的市场份额为53.53%,一年提升接近1个百分点。

大型保险公司市场份额此前缘何逐年递减?一方面,市场主体增加,并且其中一些主体大量发展中短存续期业务,跑马圈地;另一方面,大型保险公司主动下调市场份额及优化结构,以退为进。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大型保险公司市场份额逐步恢复,说明行业进入新一轮格局调整期,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再次成为主流。

对于市场集中度高的问题,外界一是担忧大型保险公司店大欺客,这在销售误导屡禁不止的保险行业十分敏感,而由于体量大的原因,一些大型保险公司时常登顶行业投诉榜;二是担忧大型保险公司通过拼费用、打价格战等方式,挤压中小保险公司生存空间,形成市场垄断格局。

面对这些问题,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大型保险公司有责任成为行业的价值引领者。诚然,大型保险公司的努力和改变看得见,但改变固有形象、破除行业顽疾任重道远。在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关键词,大型保险公司必须在维护金融安全、服务实体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分散社会风险等任务中努力成为中坚力量、发挥支柱作用。

回顾保险市场的发展之路,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更为艰辛,但依然有不少中小保险公司坚持价值成长之路,深耕细分领域,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与大型保险公司相得益彰。当然,改变一味追求全国布局、做大规模,以及经营模式缺乏特色的现状,亦是刻不容缓。

中小保险公司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现实的竞争环境,中小保险公司应该找准自身定位,选择大型保险公司关注度不够、发展能力水平不强的领域发展,确定量体裁衣的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中小保险公司的自我觉醒,包括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两个层面;也需要监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

不过,需要区隔的是,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与保险行业性质完全不合的资本浑水摸鱼,形成风险,教训十分深刻。这意味着,一些新的市场主体不仅没有发挥预期效果,反而影响了行业的声誉。

痛定思痛,知耻后勇。随着一系列从严监管政策的出台,行业防风险、治乱象、补短板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保监会处罚保险机构720家次,人员1046次,罚款1.5亿元,同比增长56.1%,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24家,撤销任职资格18人,行业禁入4人。对于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重点保险公司,均派驻监管工作组,近期个别保险公司甚至由于存在违法经营行为严重危及偿付能力而被依法接管。

不过,这远远不够。无论是大型保险公司,还是中小保险公司,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目前,行业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传统代理人制度与模式的局限性时常被社会所诟病;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和人力拉动的外延式发展已走到尽头;保险产品千篇一律、与服务脱节;股权结构复杂、实际控制人凌驾于公司治理之上等。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事实上,风险保障是保险最重要的功能,拓展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意味着监管部门要加强引导,推动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回归其主要提供风险保障的本质属性上。

这意味着,寿险要充分发挥长期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合理优化供给,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养老保障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险要提升渗透率,充分发挥经济补偿功能,做好防灾减损,加强风险管理功能;投资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做实体经济服务者和价值的发现者,持续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回到话题的起点,大型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上升是好事吗?消费者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