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银行业经营转型迫在眉睫 金融科技转向主流

2016-11-09 14:36:06 来源:证券时报

  近年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的金融科技(FinTech),已经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六大金融领域,全面冲击到传统银行业务,进一步削弱了传统银行中介地位。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传统银行及其服务可能消失。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冲击,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出现拐点,行业内降薪、离职、裁员消息此起彼伏。而金融脱媒进程加速,低利率环境下社会资金供应充足,银行业资金运用压力显著增加,表外资产规模迅速增长,潜在风险却不容忽视。这些情况表明,我国银行业经营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

  金融科技

  已从边缘转向主流

  经过几年发展,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投资热潮不断升温,金融科技已经从边缘转向主流。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我国金融资源相对垄断和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部分监管环境模糊,金融科技公司在模式创新、普惠金融上发展迅速,主要包括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网络信贷、智能金融理财服务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四个领域。

  从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看,自2011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开办以来,我国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快速扩张,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6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实践表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第三方支付大大提高支付效率和便利,有效补充了现有金融体系的服务功能。虽然网络信贷频繁出现风险事件,成为跨部委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的重要领域,但其商业模式符合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趋势,在提升传统银行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和信用评估大数据分析上均有现实意义。

  在智能金融理财服务上,主要体现在对信息收集、处理的进一步系统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趋势,这既包括前台投资决策,也包括中后台的风险管理和运营管理,已经得到部分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券商、投资机构的重视和投资兴趣。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一旦技术成熟和被全面采用的话,则可能会彻底改变现有金融体系结构和基础设施,因而也受到我国货币当局的高度重视。

  综合来看,金融科技新技术的运用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依靠数据和科技两大优势来变革传统金融业。智能性、便捷性、低成本是金融科技变革传统金融的切入点,传统银行业的“中介、通道”功能容易面临新技术冲击,在产品服务形态上金融科技促使银行业更加重视客户体验。

  银行经营网点存在

  必要性显著下降

  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面临30年未有之变局。从宏观经营环境分析,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转型进程,新经济(爱基,净值,资讯)增长动能仍在培育,信贷资金布局既不易清晰把握方向也存在较大风险,同时也遭遇直接融资巨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利差失去制度保护,全球范围内较长时间内低利率环境也将进一步压缩银行业净息差水平,传统依赖贷款规模驱动的经营模式不可持续;我国银行业尚未完全经历完整经济周期冲击,表内外资产质量劣变风险仍将持续释放,资本损耗和流动性压力将有增无减;虽然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初步建立,但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容易失衡,同业业务、表外业务、理财业务很可能成为连接影子银行风险的通道;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的兴起,传统银行经营网点存在的必要性显著下降;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银行独占企业经营状况信息的优势正面临互联网平台的强有力挑战,银行产品与服务易于模仿,进一步削弱了传统银行信用中介的功能。因此,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并非偶然,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016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17%,较一季度下降3.15个百分点。

  从信用中介

  向信息中介转变

  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可能会是未来我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方向。

  传统上认为,银行是从事期限转换和信用转换的中介机构。但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由银行充当信用中介的必要性显著下降,拥有丰富数据信息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银行信用中介的职能。即便如此,传统银行依然掌握了巨大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已经积累发展出相对成熟的信用风险技术,这无论是充当信用中介还是信息中介服务于资金撮合交易,都不可或缺,为银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一是确立银行信息化经营管理发展战略。降低基于信用中介存贷利差收入的依赖,提高基于信息中介服务收入的比重,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二是有效整合客户信息。建立统一客户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客户信息标准化处理,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和模型开发,形成客户完整风险视图。三是深入挖掘客户信息价值。通过模型筛选客户,确定客户风险等级和融资价格,利用大数据模型努力实现贷款风险的在线监控和实时预警。四是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适应客户信息深度整合与测度需求,对金融机构组织机构进行再造,对构成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主动提供基于银行信息优势的产品,包括P2P服务等。

  当然,银行职能转变不能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本质。传统银行产品与服务消失,经营网点关闭,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就要成为“21世纪的恐龙”,银行业在未来社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应该看到,传统银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职能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银行既可以利用资本充当信用中介,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相对较高风险的融资需求,又可以借助信息中介职能,扩大对小额、分散融资需求的服务,契合普惠金融的需要。同时大数据下信用风险分析监测能力提高也将降低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