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22家上市银行生存现状:部分盈利增速“趋零”

2016-11-07 12:01:48 来源: 国际金融报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依靠吃息差的盈利方式已经是穷途末路。从上市银行三季报来看,国有大行营收普遍下滑;资产质量总体继续承压;房贷“依赖症”风险凸显。

营收下滑、不良承压、房贷激增……随着三季报的相继出炉,22家A股上市银行的生存现状浮出水面。

过去“躺着也能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对于银行业来说,亟需找到新的增长点。

从上市银行三季报相关数据来看,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银行业转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家银行也一直在为差异化转型发展努力。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游春看来,目前一些新的消费金融和民生需求,如汽车贷、旅游贷、医疗贷等是个不错的方向。最关键的是,各大银行需要找到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产品或业务,找到适合自己的新盈利点。

部分盈利增速“趋零”

截至10月31日,包括新上市的6家银行在内,共22家A股上市银行陆续交出了三季度业绩报告。通过与历史数据的比对,记者发现,部分银行依旧深陷困局。

三季报中,一些股份制银行和中小上市银行表现不俗。例如,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000001,股吧)、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和华夏银行(600015,股吧)营收增速均在10%以上;上市中小银行中,除无锡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为个位数、江阴银行营收负增长外,其余各行均在10%以上。

不过,相对而言,国有大行的业绩表现则较为“平淡”。从三季报营业收入情况看,五大行营收同比增速均已收至4%以内。与此同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以个位数占主流,有的甚至接近“零增长”。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工行、农行、交行、建行、中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46%、0.52%、1.03%、1.19%和2.48%。

游春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银行普遍的收入和利润的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传统信贷业务,业务结构比较单一,再加上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因此营收会大幅下降。

记者注意到,大小银行营收增速不一,但有一点却是所有上市银行共同“头疼”的问题——不良率。虽然目前不良贷款率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但资产质量总体继续承压。其中,一些银行的不良率仍在攀升。三季度末,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不良率比上年末上升0.19个百分点;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不良率较期初上升0.25个百分点;浦发银行不良率较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

在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经济研究员温彬看来,整体看,不良贷款拐点并未到来,仍应保持谨慎态度。“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还需稳固;另一方面,关注类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剪刀差还在上升,一些关注类贷款质量下迁的风险依然存在”。

截至9月末,浦发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1090亿元,比2015年底增加68%;兴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为600亿元,比2015年底增长43.7%;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均超过4%。

此外,个人住房贷款持续扩张背后的风险也值得关注。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其中,9月份新增4759亿元,同比多增2055亿元。部分银行患上了严重的“楼市依赖症”,由于近期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预计接下来会有所下滑。

盈利模式悄然转变

不过,欣喜的是,记者查询三季报发现,银行的“赚钱”方式正在悄然转变——部分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已经超过贷款,正成为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和利息收入的重要来源。

“应收款项类投资”曾被业内人士看作是银行在“买入返售”受监管之后的“创新”。顾名思义,应收款项泛指企业拥有的将来获取现款、商品或劳动的权利。它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债权,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

对银行来说,应收款项类投资项目一般包含证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资金信托计划、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流动性弱的企业债券等。

据相关数据统计,前三季度,兴业银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分别都占各自总资产比例的1/4以上,均超过1万亿元。兴业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占比更是直接超过其总资产的1/3,比同期贷款总额1.96万亿元多出149亿元。

分析银行业利润构成后可知,撇除新上市的6家上市银行,相较去年同期,A股上市银行中除了民生银行占比略降外,其余的15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30%的有10家,分别为民生、中行、招行、平安、建行、浦发、工行、交行、中信、光大。另外的6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也都超过20%。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近日公开指出,这种转变折射出银行的经营模式正从“存款立行”向“资产驱动负债”转变。这是金融市场化改革后,银行息差收窄,银行的盈利必然转向。

游春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这种情况意味着很多银行,包括一些非上市银行也一样,它们在转型的过程中,盈利渠道正在慢慢转变,业务来源和业务收入结构在逐步多元化。

不过,游春也指出,这种盈利转向虽然是大趋势,但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主营业务,这种盈利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银行。

差异化发展寻出路

那么,当过去的赚钱模式不再行得通,而投资取代信贷成为主营业务的模式又不适应所有银行,面对这种情况,银行该如何突围?

游春谈到三季度房贷扩张的问题,他直言,“房贷只能做业务规模,实际上,大银行做房贷,即使房贷规模再大,它也只是给公众提供了一个服务而已,本身是不赚钱的,新的增长点也肯定不能靠房贷”。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正通过融资创新,以资产驱动负债,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对此,游春指出,虽然这种模式是趋势,但以“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也并不适合所有银行。

在游春看来,“目前,一些新的消费金融和民生需求,如汽车贷、旅游贷、医疗贷等是个不错的方向。”对各自银行来说,必须要开发能够发挥自我能力优势、资源优势的新产品或者是新业务,找到真正的新盈利点。

事实上,目前各家银行也在努力进行差异化发展。以五大行来说,工行转型将综合化的大而全、互联网金融的领先优势作为着力点;中行着力强化打造国际化、多元化优势;而农行重点发力强化“三农”金融服务等。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目前对银行来说,要想寻求新的增长点,还要加强自身对各行各业的研究、把握和了解。

“比如,可以寻找一些已经得到政府支持的PPP项目,或者是一些相对安全的、有一定公益性并能够得到政策扶持的项目,并且要及时跟踪和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此外,奚君羊还表示,在经济结构性转换过程中,有些新的产业会逐步体现它的生命力,这也是未来银行可寻求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