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居民房贷绝对规模不高 更应重视贷款负增长
2016-08-19 11:35:5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和几个银行业的朋友聊天,大家对于7月全国新增贷款几乎全是房贷这件事似乎反应并没有那么激烈。
“单月新增贷款全是房贷也不罕见。”长三角某城市商业银行有关人士说,“一般银行大额贷款都会选择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投放,到四季度几乎不会投放。这样,当年的贷款成绩比较好看,业绩都反映在当年。”
他的说法和央行有关负责人就7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答问中的一致,解释的都是为何7月全国新增信贷出现大跳水的问题。
央行表示,金融机构出于“早投放、早收益”考虑,一般上半年贷款占大头,今年上半年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同比多增近1万亿元,投放进度较快,虽然7月份贷款季节性回落,但累计来看仍较多。
此前,不少机构预测7月新增信贷低于6月是大概率事件,但总体会在7000亿-8000亿元。最终央行公布的数字是4636亿元,仅为6月的1/3。
这样的跳水让人大跌眼镜,但更令市场震惊的是,在7月新增贷款中,主要由居民个人房贷构成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竟有4773亿元,非金融企业贷款首度出现负增长。
7月新增贷款全是房贷说明了什么?居民争当房奴、房地产扛起经济大旗的讨论不绝于耳。
7月居民房贷绝对规模不高
横向对比来看,7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绝对规模是略有回落的,比5月的5281亿元和6月的5639亿元都要低,这在统计局的数据上也能看出端倪。
根据统计局数据,房企到位资金中个人按揭贷款增速从6月开始是微降的,其中6月比5月下降了1.5个百分点,7月又比6月下降了2.4个百分点。这表明,全国范围内房地产销售的降温迹象并非空穴来风。
先以上海为例,央行上海总部最新的数据显示,上海的个人住房贷款已经连续两个月下降,7月居民个人房贷增加了255.2亿元,比6月减少103.2亿元。
民间机构CREIS中指数据也显示,7月超七成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尤其是二线代表城市环比下降8.88%。
对于房贷,有华北股份行上海分行零售业务人士称,因为个贷的利润不是很高,行内为鼓励个贷投放,在利润考核时,会加20个bp,以减轻个贷经营考核压力。
“从总行的政策层面肯定是鼓励的,但是上海市场明显看到交易量在下降,所以虽然我们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的净投放指标,但是下半年能不能保住胜利果实还不一定。”他说。
由此看,虽然银行对居民个人房贷并未明显节制甚至有所鼓励,但随着多个二线城市开始收紧调控,以及本轮房地产高潮渐成强弩之末,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的下滑是可以预见的。
更应重视企业贷款负增长
但如果跨年度纵向对比,今年的房贷确实很高,创造了历史高值。央行也说了,从住户部门贷款看,今年增长确实比较突出。
2015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1.72万亿元,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也只有3.0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贷款7.38万亿元,两者比例为1:2.42。今年截至7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已有3.10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非金融企业贷款只有4.53万亿元,只有去年的61%。
即使是在上轮房地产大年的2009年,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也只有1.7万亿元,而非金融企业贷款增加7.14万亿元,两者比例高达1:4.2。
这一方面显示本轮房地产行情甚于2009年;另一方面,房价不断攀升,居民使用杠杆越来越足。
回望2009年,这可谓是住宅产业市场化以来最为戏剧性的一年。在一系列积极宏观调控政策的直接影响下,原本低迷的楼市从年中开始迅速反弹,当时有研究者称,“今年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但也是房地产业最辉煌的一年。”房地产业的逆市发展对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经济稳步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6年后,与实体经济的困难同步出现的房地产狂飙,似乎成了中国经济反复应验的魔咒。但与过度关注并未出现较大波动的居民房贷相比,企业部门贷款意外负增长,才是目前更大的问题。
放水无用,市场不缺水
新增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回落,显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显著减弱。同时,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低迷,导致企业手持现金意愿继续加强。
另一方面,居民部门加杠杆,企业部门去杠杆,似乎成了银行的执行方向。在这个去杠杆的过程中,原来的一些过度融资被收回,或者不再新增,其中也包括对房企的融资。
最近两个月,随着高层对资产泡沫的表态和各地地王的频出,银行对房企资金端明显收紧。
此前,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开发商向银行土地融资,三七开仍是较为普遍的比例,即自己出30%的土地出让金,向银行融资70%。不过,这在上海已经很难做到。
“原来开发商自己至少要付35%的土地转让金,银行提供65%,现在至少要四六开。”有华南股份行上海地区对公人士近日说,“成本太高的肯定不碰。最近一年的项目都不太做了,所谓的地王项目。”
“现在很多银行不怎么做二级开发贷了。”上述人士说。以上海为例,根据央行上海总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房地产开发贷款减少587亿元,同比多减841.7亿元。
但对于银行来说,钱没处投放也是问题。从实际投放来看,法人贷款几乎只有PPP和政府购买项目,而所谓地方债置换,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地方政府发债归还银行贷款后,又在银行发生了新的贷款。
这种种的失衡均表明,市场不缺水。下一步,刺激实体经济的任务恐怕要交给财政了。
相关阅读
- (2020-08-31)六大国有银行净利润下降两位数背后:为不良资产“未雨绸缪” 与实体经济“共担风雨”
- (2020-06-08)免费吃喝还送购物卡?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 (2020-06-08)杭州股类电信网络诈骗团伙 指导骗取客户信任
- (2020-06-08)乐信回应“赴港二次上市” 交易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 (2020-06-08)起底域名抢注连环圈套 投资人不应盲目入场
- (2020-06-08)五矿信托首任总经理或重返 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信托之路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