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北京西站036"号长"王琳娜:这份工作有点"沉重"

2016-02-16 08:51:24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这份工作有点“沉重”

深夜的北京西站依然灯火通明,旅客背着大包小包在拥挤的人潮中奔向各自的前程。对于服务重点旅客的036“号长”王琳娜来说,她的夜班才刚刚开始。

一天送站上百人 上岗要穿棉裤

036服务台是北京西站专门帮助重点旅客的服务小组,共有11人,王琳娜是负责人,又被亲切地称为“号长”。为了第一时间发现需要帮助的重点旅客,036服务台设在了第2候车室的最前沿。没有任务的时候,王琳娜就站在候车室门口和同事一起为旅客检票。因为站的地方距离北一检票口太近,门外的冷风依然能够吹得进来,尤其是那“嗖嗖”的穿堂风,吹得人身上一点热乎气都存不住。临上夜班前,王琳娜特意套上一条棉裤。

这几天,春运客流节节攀升,夜间加开的临客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凌晨1点到3点加开列车最密集,其中不乏需要特殊照顾的重点旅客。晚上9点不到,036专用的重点旅客候车区就已经坐满了特殊旅客,不时有陪同家属起身询问车次、车票信息,王琳娜总是特别耐心地回复,然后嘱咐家属在开车前一个小时到036服务台去找她,再送他们上车。

在036服务台后面,总是放着一张轮椅备用,台子上面摆放着打印出来的当日发送列车时刻表,有重点旅客的车次王琳娜会用圆珠笔圈出,需要用轮椅的都要特别标注一个“轮”字,有时候为了方便认出网上预约重点服务的旅客,省得旅客着急,王琳娜会在旁边加注一下旅客的特征。王琳娜告诉记者,越到年底重点旅客反而会越多,尤其是好多在医院看病的会在春节前赶着出院回家过年,每天接送站的病号最少也得十几个,所有重点旅客加起来每天都得上百人,哪一次送站都不敢有差池。

见惯人生百态 依然免不了脆弱

记者看到,从夜里10点15分到10点32分接连有三个重点旅客需要送站,都标注了“轮”字。晚上9点半左右,一位穿着朴素的大叔推着女儿的轮椅来到了036服务台前。王琳娜询问过后得知,父女俩下午刚刚从积水潭医院出院,需要乘火车回陕西,买的是硬座票,但女孩的伤势显然没办法坐着。看着因为病痛而失去笑容的小女孩,王琳娜心里有些难过,赶紧接过轮椅,推着向电梯走去。来到站台上,着急上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乱跑,有时会撞上王琳娜的腿,她不管这些,穿过人流挨个车厢寻找列车长,想给父女俩换个卧铺。临上车前,王琳娜把女孩的轮椅搬上列车,帮父女俩把东西放好位置,叮嘱随车的列车员一定多加照顾。

来不及休息,第二个需要送站的旅客已经在等候了。王琳娜快步跑回服务台前,核对过车次等信息后,又推起轮椅往郑州方向列车站台走去。这次依然是父女俩,女孩只有12岁,父亲的腿一直治不好,从医院出来就奔火车站了,晚饭都没来得及吃。王琳娜赶忙从流动服务车上买了两个面包塞给女孩。由于这位父亲的轮椅比列车门口宽了几厘米,如何上车成了难题。王琳娜赶紧找来列车长商量对策,幸好列车4号车厢有一个门设计得宽一些,王琳娜又赶忙带着父女俩去找4号门。

送完旅客回来的路上,王琳娜情绪有些低落,是一种无力感掺杂着自责。王琳娜说,这是一份有些“沉重”的工作,这“沉重”一方面意味着搬轮椅、抬担架的沉重,另一方面是情绪上的“沉重”,自己是第五代036负责人,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十多年。最初来北京西站的时候不到20岁,只是把这当做一个工作任务来完成。现在,随着年龄增长,天天看着这些重点旅客的难处,感情上的投入比原来要深很多。前天刚送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上火车,来送站的儿子都已经70岁了,儿媳妇66岁,老奶奶还插着鼻饲管,只能在担架上躺着。老人加上担架有200来斤重,上车之后只能平躺,又得赶紧给气垫充气,赶在列车发车前才把一切都收拾停当。

旅客和他们成了朋友

这十多年里,036接送的重点旅客实在太多,有时候送来的锦旗都忘记是因为哪一次送站,老乡寄来的土特产也不记得具体帮过人家什么忙。还有些重点旅客,因为常年来北京看病,跟王琳娜他们都成了朋友。不过,王琳娜说宁愿不在北京西站看到他们,因为他们一来就意味着又是来看病的。

对于自己的小家,王琳娜总感觉亏欠太多。今年是她的第13个春运,十多年来,只有生孩子那年一家人团聚过过春节。由于夫妻俩都是铁路职工,7岁的女儿全权托付给姥姥,在孩子眼里,妈妈是下班后“只知道睡觉”的妈妈,4岁前都是跟姥姥比较亲。不过王琳娜觉得,这些都已经习惯了,孩子长大后就会理解,火车站哪儿有不累的岗位,春节都是这个状态。

眼看就要23点了,王琳娜手台里又传来列车进站的消息,她快速地扫一眼列车时刻表旁边的标注,准备去送另一位担架旅客进站上车。穿堂风还是“嗖嗖”地吹着,但重点旅客有036的陪伴,倍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