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谈中国科幻小说的前景

2016-02-14 16:25:27 来源:新华副刊

文/钟拓奇(美国)

目前,中国的小说市场上,科幻小说的占有比例非常小。市场上的主流小说属于玄幻、官场、盗墓、职场等分类,难道,是读者们不喜欢读科幻小说?

那么,如何解释目前影院最热的,都是科幻电影?包括《阿凡达》,《2012》《盗梦空间》等等。

如果我们比较中国的科幻小说和美国大片(或者是美国的科幻小说),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发现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些问题,包括想象力不够丰富,很少哲学层次上的探讨或是表达,有一些科普知识但极少技术描述,同时还缺少新奇的创意,特别是吸引读者的惊险或者类似的故事。

中国的科幻作者还似乎特别愿意穿越到中国古代来表达将来,或者直接给主人公们比如约翰或者马科斯那样的外国名字,在下意识中把科幻非中国化、外国化。

的确,和西红柿、西瓜一样,科幻也是外来物。在西方,科幻是非常成熟的文学归类。

在美国和欧洲的虚构类小说中,技术惊险科幻占据几乎25%的市场。美国最有名的《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上,每一期都必定有科幻内容的小说。

如何评价一部好的科幻小说?是“它写得太棒了”还是“这个故事写得像真的一样?”科幻故事的“现实性”是大多数西方科幻作者追求的目标。所谓的“现实性”,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分不清哪些内容是幻想,哪些内容是现实。只有这样,读者才会为故事情节折服。比如,在看完《2012》的时候,人们几乎普遍相信喜马拉雅山中的那个造船基地的存在,甚至有网友甚至在地图上标出基地的具体位置。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科幻也很现实。比如美国有一所专门研究人工智慧的很“科幻”的学院,叫“奇点大学”。

奇点大学的灵感来源于雷·库兹韦尔2005年出版的《奇点将至》。书中提到,到2029年,类似人类大脑的机器将会出现,到2045年,用相当于现在6000元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一台超过所有人类智慧总和的电脑,而机器将拥有人类所拥有的一切智慧并统治世界。

Google搜索引擎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说,“如果我要还是学生的话,我必定选择这里(奇点大学)。”比尔·盖茨在“奇点巅峰会”上说,“如果你在人工智能上获得突破,使机器能够独立学习,这必定值十个微软。”

在这种环境中,科幻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刻意的追求。而且,现代科幻在西方也有相当的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垫底,比如《白鲸》。

《白鲸》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最喜欢的小说。《白鲸》是一部惊险故事,在书中,作者赫尔曼·麦尔维尔除了非常专业而且仔细地描述了捕鲸的整个过程和大海的感觉,而且阐述了作者本人在哲学层次上对当时的现实的思索。

《白鲸》不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为后来的技术惊险科幻铺垫了基础。《白鲸》本身后来也被改编成科幻电影。

回到我们中国,科幻小说是否有理由超过武侠玄幻和盗墓秘术小说,成为阅读市场的一个重要归类?

我觉得,这是必须的。著名科幻作家风保臣说:“神仙武侠不是我们的世界,也不是我们的未来,科学才是我们的未来。九阴真经绝世神功不会有人炼成,大罗仙如来佛也不会有人修成,倒是电脑虚拟世界宇宙飞船我们有机会建成,作一个合理的选择的话,希望大家看脚踏实地的科幻小说。”

但同时,科幻小说的作者们也需要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果科幻的穿越写得一般,那么读者为什么不看宫廷的穿越?

中国很多的中学生,大学生都喜欢科幻,但都在看着浅薄的风花雪月,不是应为他们的选择有问题,而是应为他们没有选择。

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强国,就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一个连“科幻小说”都没有的国度,如何能脱离“山寨”的魔咒。

或许,我们应该做一回最后的“山寨”,技术企业领袖的人们应该像微软或是谷歌的大佬们一样参与到现实“科幻”中来,而不是去养猪。有名的导演们或许可以给他们的观众们展现一回将来,而暂时把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三钗,或者金陵十四钗先放一放?

我们或许要鼓励有才华的作者们,特别是年轻的作者们,向科幻靠拢?

是的,科幻不容易写,好的科幻故事更不容易写。科幻必须要讨论科学知识,而好的科幻,就必须要讨论比科学知识更为复杂的技术细节。很多的这类知识,连百度的搜索也无可奈何。

但作为科幻作者,我们必须要努力。因为如果不努力,那么我们就只能继续玄幻,继续盗墓,如天涯一位网友所说,“你有科幻,我有神功”,但神功是不能帮助技术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