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互联网+电影=中国电影崛起灵药?

2015-09-22 07:30: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9月21日专电(记者段续 吴昊)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互联网和电影碰撞后产生的可能,这是记者采访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真切感受。不论是讲演还是讨论,不论是商业接洽还是同行交流,不带上几个互联网概念,会显得“不入流”。

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电影工业的所有环节。从创作到拍摄,从筹资到发行,“无孔不入”。“网络公司拍电影,电影公司建网站,电影从大屏幕走向多屏幕,全面融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俞剑红说。

互联网给电影带来的一些改变甚至变得不可思议,让人“惊掉下巴”。

有些电影还未上映,就已经通过网络预售票取得巨大票房。原来为投资发愁的制片人,一个众筹项目就能拿到上百万元的投资。利用大数据对电影票房的分析,前期宣传更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这就是互联网的魔力。“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创作者通过微电影、网络剧声名鹊起。”上海交大科技影像创作中心主任李亦中说。数字化拉低了电影的准入门槛,越来越多人参与到电影创作中,人才储备正在形成,“就像足球大国巴西,几乎每个人都在踢球,球星频出也就不足为奇。”

“《煎饼侠》就是一个从互联网到大电影的最好例子。”曾拍摄《大笑江湖》等电影的导演朱延平感到欣喜,“互联网和电影是一个很棒的链接,能为大电影储备大批人才。”

“一部电影的收入,三分之一装在出品方口袋,这三分之一里面的三分之一又是来自互联网的版权收入。”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说,电影的互联网版权收入每年成倍增长,未来几年可能会与院线收入持平。

言必称互联网,这也引发了许多业内人士的担忧,赚快钱的冲动、重营销轻内容、用炒作博取眼球,“互联网并非万能。”资深发行人刘嘉说。

“我们的电影产业基础薄弱,头重脚轻,根底浅。”在刘嘉看来,过度迷信大数据和互联网让许多电影人不再将重心放在好故事和好内容上,“如果无序发展,大数据就会变成大忽悠。”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走在电影工业化的关口,互联网只是工具,并非电影工业的最重要环节。一边是市场火爆,另一边是大量制片企业入不敷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待解。

“比如最近大热的《小黄人大眼萌》,是从《神偷奶爸》衍生出来的动画片,这种发展单靠互联网营销难以做到。”刘嘉说,最需要提高的还是电影内容和创业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