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青年筝家张文珺:音乐情感拉近古筝与大众距离

2015-09-21 11:00:56 来源:新华娱乐

对于古筝艺术而言,传统的承继是其发展的根基,现代的创新是其发展的途径。而放眼当下,在各种古筝比赛中或是演奏习练中,年轻演奏者对于现代作品的选择量明显高于传统作品,对此业内人士也是意见纷坛。因此,记者在采访青年古筝演奏家张文珺时,也与她聊起了传统与现代的侧重,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调节传统作品与现代作品的比重。

在演奏或是教学中如何选择传统或现代作品,张文珺认为要视情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古筝教学进度方面来看,如果处于解决学生们基本功问题的阶段,她会偏向选取现代作品,毕竟现代作品中技术性的成分更多一些。可如果从音乐会或是演出的角度来说,她则不太建议选古筝现代作品,因为观众是不太能接受的。而从张文珺自身的角度而言,她明确自己擅长旋律线条比较强、走心的、情感比较丰富的作品。那些传统作品也有技巧,但不过分炫技。

毕竟张文珺深知自己并非炫技型,而是情感路线型,地处岭南,张文珺感受着当地岭南古筝音乐的氛围。岭南音乐不是以炫技为主的,它的技巧在于它强调音色和气韵,从教学经验来看,如果要教授学生这类作品,就得从浅入深,从比较简单的小曲儿开始。如果觉得学生技巧过关了,就可以接着教一些比较难的作品。但岭南作品和北方作品终究是不一样的,它难的永远是那种韵味,那种音色,那种委婉、深沉的感觉,而这一切只能用时间去磨炼。

当下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等群体所举办音乐会,听众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业内人士,其它多是业内人士的亲戚或朋友,只有极少数是普通的大众群体。对这样的现象,张文珺认为如果想拉近民乐与普通观众的距离,就得选一些旋律性强、走心的作品,这样观众们才更容易接受一些。而其实传统作品,比如岭南音乐作品,如果对这个流派不熟、不知晓,就算是民乐圈、古筝圈的人士,也听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而要打动普通业余观众,最快的捷径就是那些旋律性很强、能深深触动观众的、走心的作品。只有走好了情感路线,才能进一步拉近民族器乐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而在民乐教学中,张文珺认为当下古筝专业学生中,存在的最普遍问题就是乐理学得不太好。

而乐理对于专业学习者恰恰是至关重要的。毕竟不管学什么乐器,古筝抑或是二胡,音都得调准,这是最起码的基础。而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演奏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张文珺认为,作为首先必须得注意并认识到这个问题,承认自己的学生并非全是精英。有些孩子甚至根本以前就没学过这种乐器,或是学古筝学得极浅,基础不扎实。而这些孩子肯定是愿意来学的,学习态度很端正,她就会倾向于陪练式教学,但也并全完全陪练。而是在教琴时,把进度稍微放慢一些,在课堂时教他一些演奏的小方法,让他感受大家没有抛弃他们,他们才有信心断续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