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互联网+”看《魅力野兽》对综艺相亲创新

2015-09-18 14:30:25 来源:红网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行业纷纷追求转型,而综艺市场也同样力求创新。作为与互联网结合的最为紧密的视频网站,有着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懂“互联网”的综艺创新模式屡见不鲜,相亲节目同样与传统大相径庭。国内首档大型特效化妆恋爱真人秀《魅力野兽》标榜“不看脸走心”,与崇尚外在的主流观念形成矛盾冲击,在年轻人中掀起了热议和思考。在微博上,#上海娘炮男#、#芙蓉姐姐自白书#、#龙太子张玮#、#不看脸你敢爱吗#、#魅力野兽#等话题吸引了超过7500万的阅读,52万人的讨论。“互联网+相亲综艺”的方式撬动了鼠标的选择,也为传统节目提供了转型的借鉴。

传统相亲节目疲态尽显,面对真人秀的冲击,收视屡屡下滑。在“互联网+”强调创意和适配的年代,传统节目模式显然无法满足适龄人群的观看需求。互联网时代,观众更期待眼前一亮、颠覆传统的内容。如果说《非诚勿扰》是把相亲嘉宾鲜明的标签化,用传统的价值观念去选择、评述的话,那么《魅力野兽》则更像被网友着迷的“小鲜肉”,带着清新的节目新风。

用“互联网思维”来分析一下《魅力野兽》的模式:

1、注重UI交互和体验度:视觉第一印象成为观众粘性的关键,一款好看,界面独特的APP往往受到用户青睐,而《魅力野兽》中花巨资制作的好莱坞特效化妆面具,给了用户足够的新鲜感和视觉冲击,并由此对揭下面具产生悬疑的好奇感,增加了节目的看点。若此时换台到传统节目,就仿佛时间不曾前进,数年如一日的形式很难唤起年轻人的兴趣。

2、注重参与互动:很多传统节目会认为发个微博、参加个评论就已经在互动了,可是真正互联网公司理解的互动则是内心的参与。当“怪兽”们带着面具去相亲的时候,观众无形中将自己带入其中,反复揣测如果是我会怎么选,如果这个人不帅我还要不要约会。伴随观看进程的深入,观众的情绪会被节目牢牢抓住,不看到完整剧情便不罢休。至于1、2、3号男嘉宾挨个过堂的模式,已经很难让人有更多的联想了。

3、模式随时代创新: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一个月时间可能就会崛起无数的新模式。在“互联网+综艺”中同样如此,率先采用新模式、改变传统模式,往往都能够受到观众亲睐。而走在后面还偏偏要模仿的,都一一被时代淘汰。以用户为核心,需求为导向,在IT圈喊了很多年。当90后已经走上社会,成为主力相亲年龄层的时候,电视中的相亲节目却还在以70后的视角和80后的价值观去表演脱口秀,相比之下《魅力野兽》显得有些“非主流”,但却“合口味”。

4、社交媒体化:当下SNS已经不仅仅是分享生活的平台,更重要对某些热点话题的关注与讨论。“份子钱、家务活、要异性电话”,《魅力野兽》中有太多嘉宾讨论的话题,最终登上社交媒体热门排行榜,原因便在于素人出身的嘉宾们最直白想法的抒发,代表着很大一部分网友经历着或关心着的,所以更容易引发共鸣。而在传统相亲节目中,由于情节设计的需要,往往会放大人性标签,并且由专家给予断定的评判,从而失去大众讨论的趣味。

曾担当多档电视节目嘉宾、策划的资深专栏作家张春蔚谈到真人秀的心得:“观看综艺节目时往往期待一种仪式感,无论是苦情戏还是讲故事。我曾经参与过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当人们面前有遮挡的时候,收视率是拉升的。作为围观者,观众想要的是结果和我想的一样。”《魅力野兽》这种蒙面相亲模式的新变革,不仅是走心的判断,更重要也满足了观众的代入感。

在相亲节目中,素人一直是主角,但是传统节目非常容易把素人类型化,下去一个女博士,又会上来另一个女博士,然后用设计好的剧情继续下去,让观众吐槽不够真实。而《魅力野兽》则是通过面具,将每个人真正的自我表现出来,人是一个综合体,并非单个标签,戴上面具的素人可以在镜头前自由的发挥,流露真情实感。

此外,在《魅力野兽》中约会者是有真正相亲诉求的素人,渴望以走心寻找契合的另一半。这与总局新出台的政策也不谋而合。7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8月25日真人秀节目培训班上,又郑重申明了要摒弃拼排场、拼明星,让群众当主角的要求。

纵观《魅力野兽》的制作水平和观众反响,与当下一线卫视的热门综艺已经十分接近,这也算是“互联网+综艺”的一次成功试水。传统制播机构若想实现转型,并非将播出转移阵地,而更多是借鉴“互联网思维”和成功案例,寻求在节目模式和制作观念上的突破。凭借“互联网+”的准确理解,《魅力野兽》节目中所呈现的特点,已经成为传统相亲节目转型创新的新生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