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话剧《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 研讨会北京召开

2015-07-21 14:02:22 来源:新华娱乐

7月17日,在北京市文联,小剧场话剧《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举行了专家研讨会。杨乾武、林荫宇、宋宝珍、彭俐、陶庆梅、解玺璋、李龙吟、郭涤、刘琼、高小立、苏丽萍、唐凌、王珏等戏剧专家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言。主创人员编剧林蔚然、导演李伯男、制作人林红智(辽宁人艺)、演员郭为(北京人艺)、演员尤美懿(辽宁人艺)、演员芦明(辽宁人艺)、演员刘薇(辽宁人艺)参加了发布会。

会上,各位专家从剧本、导演、舞台美术、演员表演等多方面发表了对这部作品的看法,并给予了主创人员很高的赞赏和一些中肯的改进建议。

风格独特 意义深远

北京剧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说:这个戏是近几年北京小剧场作品中风格比较独特的一部,值得大家去关注。希望小剧场作品在风格的多样性方面、以及流行趋势方面有一种突破,给我们北京的戏剧创作,乃至全国树立榜样,让北京的小剧场话剧能够对全国的戏剧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意义深重。

表达今天生活的不确定性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戏剧教育家林荫宇说:这个剧本很独特,表达的是今天生活的不确定性。作品的人物表里没有确定角色的名字,只是以男人和女人代替。在西方的戏剧中,当“男人”和“女人”取代了男女主人公名字的时候,对于两个人的过往也就不去过多地考虑。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按照传统的写实主义去排的。第一幕很有意思,某些时候,从男人口中我们知道女人叫佳节,男人仍然没有名字。从第一幕中,我们看到了男人和女人过往的感情经历,以及当下的一种情感状态。两个人的情感是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到了第二幕中,一个男医生,一个女患者。患者从未透露自己是个老板,而只是说:我在公司的时候,我在面试员工的时候……在公司里,面试官不一定是老板,她也没有表达她有个男朋友。第二幕讲述的是一个医生和一个患者,两个人的关系也很有意思,患者对医生表达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以及说医生的妻子就像一只猫一样,转移了医生的注意力后,又说出了医生有心理疾病,同时还去咨询了心理医生。本是女人去心理诊所咨询,当转移角色之后,医患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第三幕更有意思,第一幕的男人和第二幕的男人的对手戏,两个人的身份依然模棱两可。由此看来,这不是一个讲述人物命运,不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实际上是三种生存状态的片段。对于当今时代,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其实,人人都有病。看完这部作品之后,可以细细回味下,我们当下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亚健康状态,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在看过这部作品之后,发现这部作品希望表达的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健康状态、一种心理状态,作者捕捉到了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他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有时候生活中说话也会逻辑紊乱,希望表达的意思只有自己明白。所以说,是一种“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戏剧评论家宋宝珍说:编剧林蔚然希望我为这部作品写几句话,但我迟迟没有下笔。有些作品看过之后,感官上是非常快乐的,就给放掉了;而有些作品却不敢轻易地下判断,这部作品就是这样,我不敢轻易地写两三句话去判断它,这是一部有解读空间的作品。当重新审视这部作品的时候,秘而不宣,我以为它是私密的、个人化的、隐微的一种情感状态,而日常生活又代表着、意味着一种寻常所见、有通感通识特点的生活现象。既秘而不宣,又是一种日常的生活状态,所以这是一部有现代意味的作品。在我看来,如果形容第一幕男人和女人的相遇、言语试探,和他们的情感走向,我想到了李商隐的两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他们错过那列曾经约定的、一起要搭乘的火车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相向而来、擦肩而去,一转身就是一生一世。李伯男导演解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抓住了这些特点。就舞美而言,那条铁轨,就如同天边外向往的一种意向符号:永远可以有一条路牵引着我走向远方。那个道路似乎是存在的,似乎就在眼下,但是,它又是虚无缥缈的。因为,按照一个家庭的布局而言,家中不可能出现一条铁轨,还有荒草铺地,还有一个摇荡不止的秋千。这部作品不止突出了内心的荒凉感,也突出了象征寓意。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女人,住在郊外的别墅里,不是人口密集的市中心,而家中一直打开的窗户一来说明天气热,二来说明这是敞开心扉的窗口。作品中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确定性的,通过剧中的一些情节清晰可见。这部作品最大的优点是表达了意识的断片和记忆的空白,而这样的断片和空白是供观众不断地去开掘和思考的。这部戏用李伯男导演的话来说,是一部“烧脑之作”。除了剧作本身细腻之外,演员的表现也是非常好的,就第一幕的女演员而言,她表现出了那种懒散、无奈、落寞的感觉,可以在平日里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乖乖女,但是在一些时刻的爆发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现实层面的“静”和一种心理层面的“躁”的有机结合,这个角色其实挺难塑造的。在第二幕中,就医生和病人而言,女人的那种咄咄逼人和男医生内心的无奈以及他也想要去试探、想要打探某些秘密的那种心理状态,处理得也是非常细腻和准确。原创音乐也是非常不错的,音乐对于故事主题是非常有帮助的。从我今年看到的小剧场作品当中,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是最好的,剧本的文学性很强,舞台的处理很有写意和象征的韵味,演员的表演也准确、鲜明、到位。

作品的名字告诉我们 什么是戏剧

彭俐(北京日报记者、戏剧评论家):什么是戏剧?这部作品的名字 《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告诉我们:什么是戏剧。首先,戏剧是日常生活,其次,戏剧是秘而不宣的艺术,戏剧必须给我们质感,这样的质感是那种有血有肉的生活的质感;戏剧光给我们质感是远远不够的,戏剧还要给我们一种和生活之间的距离感。《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这部作品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并且感受到了台前幕后的所有人真真实实的存在,同时,这部作品既满足了我们心灵的需要,也满足了我们头脑智慧的需要。对于这部作品而言,进入点非常好,好在男人是从窗户进入了女人的家里,从窗户进入的人永远比从门口进入的人更可爱;因为从窗户进入的是花香和月光,从门口进入的是粮食和蔬菜,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需要粮食和蔬菜的,但是,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生活也一样需要花香和月光。我不相信任何不带感情的人文观点,我不相信任何不带人情味儿的人文学科的结论,所以,我能够忘情地欣赏戏剧中的两位男女主角的表演。《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讲述的是一种尴尬,不是成功的爱情,是一种酸楚、破碎、破裂的感情。可是在我看来破裂的、碎片式的感情不亚于像花瓶、俄罗斯套娃似的那种给我们一种美好感觉的作品。这部作品是一部典型的情感类的作品,而且写的是年轻人的情感,在世界的舞台上,自中国有了戏剧以来,类似爱情题材的作品是欠缺的,所以希望此类作品能够越来越多。同时,对于《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这部作品,我表示欣赏和喜爱。

情感的模糊性需要继续斟酌

陶庆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剧评人):这是林蔚然比较特别的一部作品,如果类似的作品多起来,市场将会有一种良性的发展。在李伯男导演和林蔚然编剧之前的作品中,更突出的是故事情节。但是这部作品不但有情节,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有结构、有人物、有语言,这三部分是严肃戏剧要追求的;情感方面是细腻的、丰富的、充沛的,无论是哪类观众都能有内心的情感共鸣。这部作品无论从何种层面而言都是非常精准的,但是精准得有些刻意,从文本到舞台需要有一种转化,但是转化得不够。时间很刻意,有一定上的逻辑关联,但是从文本到舞台上,目前无法清晰地看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在读剧本的过程中,情感的爆发点是在第三幕,而通过听之前的发言,才明白写作的着力点是在第一幕,第二幕和第三幕是配合第一幕。第二幕从人物来说,饱满度不够,沉淀度不够,到了第三幕,情感方面就些许有些断层。情感的模糊性需要李伯男导演和演员继续斟酌,这部分的处理对于李伯男导演是一种挑战。

秘密是从演员的眼神和神情中流露出来的

文艺评论家解玺璋说:我一直对于剧中的铁轨不太理解,因为这个舞台太满了,对于演员创作会有一些障碍。虽然觉得铁轨很多余,但是,我又忘不了这个铁轨,铁轨和作品有很深的关系,这部作品是从铁轨开始的。我为这部作品写了一段话:“情感的不可琢磨对文字是一种挑战,而剧场、舞台和演员则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使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感知的对象,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秘密是从演员的眼神和神情中流露出来的。”这部作品对于感情的处理最好的地方在于,情感不是直给,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感觉,让人感觉在观演的过程中,体会到非常微妙的情感,这值得去回味。

勾起了自己秘而不宣的过往

北京剧协副主席、戏剧评论家李龙吟说: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专家老师们都可以各抒己见,同时也勾起了自己秘而不宣的过往。编剧林蔚然的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之间关系的那种模棱两可的感觉。对于演员的舞台呈现而言,我觉得还是非常满意的。对于作品内容本身,我和解玺璋老师有个共同的的感觉,因为年龄的差距,对于现在年轻人的感情生活和经历,以及自己年轻时候的情感和经历的体会,都不尽相同。希望这部作品越来越好!

一种小众的感觉 却是最正统的学院派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郭涤说:戏剧是一种群众艺术,是一种观众艺术。观众的心态是大众心态。林蔚然的这部作品在追求走进观众的心灵,去挖掘内心当中秘而不宣的一种感觉,这其实是一种小众的感觉,却是最正统的学院派。就现在观众的娱乐心态而言,他们完全可以去看《小时代》,而我们的创作理念应该是在大众的艺术里加小众的作料。希望林蔚然能继续坚持做自己。

开放式且引人思考

刘琼(《人民日报》文艺理论评论室主任):《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是一部开放式且引人思考的作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下,我们需要超越日常生活。这部作品彰显了鲜明的人物关系。我非常喜欢第二幕,因为第二幕的对比感非常好。第一幕很悲;而第二幕也有喜剧的元素,是悲喜剧,尤其是女患者对于声音的敏感,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这部作品的结构,主要是通过误会建立起来的人物关系。这种感觉并非是编剧强加给观众的,而是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

一部舞台小说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说:就舞美而言,老师们都提到了铁轨,我也说说我对铁轨的看法:似乎在温馨的客厅旁有一条铁轨,这是编导的一种任性,实际上铁轨是女人内心的一种期盼,也是一种离开。同时,铁轨也是一种错过,这样的错过通常出现在车站,最遵守时间的火车往往是按时出站。在剧中的女人的生活中,赶不上这列火车了,女人内心当中是悸动的,随时希望和自己心爱的男人离开。就第一幕而言,每个人都是探秘者,彼此之间互不了解,又希望去明白对方的所思所想;而第二幕却是进一步去探究对方内心的想法。这部作品给观众多重解读以及思考,看完这部作品之后绝对收获颇丰,无论是从情感方面还是思考方面。这部作品是一部舞台小说,从风格样式方面就是娓娓道来地讲故事,编剧是一个有文学情怀的作家,细腻的情感以及人物关系的抽丝剥茧让观众的内心有所悸动。而对于李伯男导演而言,从舞台呈现方面也是非常理解编剧的意图,用心良苦。林蔚然可以沿着这种风格走下去。建议把想让观众了解的内容可以展示得再清晰一些,让观众的心中少一些疑问。

那条铁轨,就是意味着出轨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苏丽萍说:对于我而言,那条铁轨,就是意味着出轨,是一种情感对比。这部作品呈现出的关系不乱,没有那么闹,能够安安静静看完,能够引人思考。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第二幕。作品抓住了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将其巧妙细腻地呈现出来。

一种内心的暗流涌动

唐凌(《艺术评论》杂志主编):特别高兴,看到了探讨两性的作品。两性题材是一种社会学和心理学融合的题材。在西方的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中,这类题材是非常多的。而在当下中国戏剧舞台上却并不多见。这次看到了这部作品,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秘而不宣”更多的是一种探讨、揭秘,一种内心的暗流涌动。这部作品探讨“两性”和“自我”有关系,如果能够深入到自我探寻的部分会更好,感谢这部作品的创作者。

《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在第一轮仅三场演出之后,以其精致、典雅、真实、复杂,引发了戏剧界许久未有的热烈讨论。在观众期待了3个月之后,7月15日起,话剧《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开启她诞生以来的第二次演出,这次的演出在国话先锋剧场从7月15日到7月19日、从7月22日到7月26日共演出1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