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券商IPO承销收入65亿元 同比大幅缩水54%

2018-11-28 11:34:12 来源:证券日报

A股IPO承销保荐业务一直是券商投行业务的重要部分。今年前11个月,共有41家券商参与到87单IPO承销保荐项目当中,揽入承销保荐费共计64.5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0.9亿元大幅下降了54.17%。

在IPO承销收入下降、投行“马太效应”逐渐显著的背景下,多项IPO项目却逆势刷新了募资记录,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也成为了各大投行承销项目的“香饽饽”。其中迈瑞医疗实际募集资金总额达到59.34亿元,不仅是创业板近一年来新股发行价的新高,该募集金额也刷新了创业板新纪录,目前仅次于工业富联和中国人保。

券商IPO承销收入65亿元

同比大幅缩水54%

今年以来,证券行业对首发上市保荐业务出现明显分化,龙头券商担任主承销商的比例不断走高,中小券商却难分一杯羹。

此前,《证券日报》记者曾梳理统计过今年前10个月券商IPO承销保荐业务:92家拥有保荐资格“牌照”的券商中,仅有39家券商有IPO承销费“入袋”,承销费仅47.49亿元,创4年来新低,另外53家券商的IPO承销仍“颗粒无收”。而排名前十的中金公司(港股03908)、华泰联合证券、中信证券(港股06030)等券商共揽入33.42亿元承销费,占比达70.38%,券商保荐业务马太效应明显。

年底将至,前11个月券商IPO承销收入排行榜也已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今年前11月(截至11月27日),仅41家券商有IPO承销收入“入袋”,占比45%,承销保荐费共计64.5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40.9亿元骤降54.17%。同时,还有约一半的券商年内IPO承销“颗粒无收”。

据数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87单首发项目共计为41家券商贡献约64.57亿元的承销收入,其中有14家券商的承销保荐收入在1亿元以上,而在去年同期,首发项目承销收入超过1亿元的券商达32家。

IPO承销数量(包括联席保荐家数)上,中信证券以承揽11个IPO项目位列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华泰联合证券,承揽9个IPO项目;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政权和招商证券(港股06099)分别承揽9个项目,并列第三位。此外,广发证券(港股01776)、海通证券(港股06837)、国泰君安(港股02611)的IPO承销家数也位居前列。

承销收入方面,今年前11个月,中金公司力压其他券商,以7.26亿元承销收入位居首位,其中约3.4亿元来自工业富联IPO项目。中金公司目前承销收入占所有券商公司承销收入总额的11.24%,远超广发证券、国信证券等IPO保荐业务实力强劲的券商。而在去年同期,中金公司的IPO承销收入仅有4.62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仅有3.28%。不难看出,今年以来中金公司的投行业绩成绩可嘉,承揽工业富联IPO项目让中金公司投行收入骤增。

华泰联合证券的承销收入暂列第二,揽入5.06亿元,占市场份额7.84%;与之相近的是中信证券证券,实现承销收入4.76亿元,占市场份7.37%。此外,主承销收入超过2亿元的依次还有中信建投证券(港股06066)、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实现承销收入3.23亿元、2.67亿元、2.52亿元、2.43亿元,位列第4名至第7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排名前十的券商共计揽入IPO承销收入32.99亿元,占上半年总承销收入的51.1%,而承销收入低于5000万元的券商数量则达19家。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已有87家公司成功登陆A股,从这87家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内券商承销与保荐的平均费率在6.33%。券商的发行费率并不固定,今年以来承销与保荐的平均费率最高时可达14.53%,最低时仅有0.98%。

迈瑞医疗募集金额

刷新创业板新纪录

今年以来,多项IPO项目刷新了募资记录,备受市场关注的同时,也成为了各大投行承销项目竞相争抢的对象。

尽管10月份A股IPO市场新股数量出现大幅回落,创下今年以来的月度新低,但迈瑞医疗的市场却刷新了创业板开板以来的募资记录。据投中数据显示,今年10月16日,迈瑞医疗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格48.8元/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59.34亿元,该项目不仅创下创业板近一年来新股发行价的新高,其募集金额也刷新了创业板新纪录。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统计,今年以来,迈瑞医疗的募集总额仅次于工业富联和中国人保:工业富联、中国人保这2家IPO项目的实际募资金额分别为271.2亿元和60.12亿元,承销保荐费用分别为3.4亿元和1.14亿元。

与此同时,87单IPO项目在新股申购时的弃购部分由承销商包销,认购余股共计6.19亿股,券商在IPO项目中获得的收入还将继续增加。

近年来,监管对IPO市场的态度“严”字当头,对想要上市的优质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队上市企业数量有所放缓。毫无疑问,这也是对券商投行业务的一次考验,即便是有着天然竞争优势的大投行,也无法避免这场愈演愈烈的承销业务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