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亿资金扫货拟IPO公司 新三板定增价渐趋理性
2017-04-24 11:30:34 来源:证券时报
357亿机构资金扫货
平均营业收入5.1亿元,平均净利润6189万元,这组数字既是这些公司冲击IPO的底气,也是他们赢得新三板市场众多投资机构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统计,这414家新三板拟IPO公司中,有344家挂牌以来有过定增融资记录,合计增发实施次数达702次,募集资金达357亿元。
增发次数最多的分别是致生联发(830819)、联飞翔(430037)、艾录股份(830970)、广达新网(831839)等八家公司,挂牌以来增发实施次数达5次之多。
联飞翔5次定增,参与认购的机构数量超过40家,为三百余家有过定增记录的拟IPO公司数量之最。
投资机构中,又以宁波人保远望二期投资中心(有限合伙)3600万元投资额居首。
另外,单家公司募资金额最多的是南京证券(833868):2015年10月,以每股6元的价格实施定向增发,合计募资达34亿元。
南京证券这次定增,有31家机构参与认购,领投的是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认购金额达4亿元。而后,该公司成为南京证券第一大股东,持股30.16%。
从投资机构类型来看,这些拟IPO公司的定增,吸引了超过1600家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投资机构参与认购,总投资金额达357亿元。
而从时间上看,2015年无疑是新三板市场融资最火爆的一年。这一年,机构投资金额就达170亿元,占总投资金额的比重接近五成。
定增价格渐趋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定增市场经过2015年的火爆之后,2016年初开始逐渐降温,这在拟IPO公司的发行定价表中可窥得一斑。
2015年之前,新三板挂牌公司定向增发平均市盈率都在10~25倍之间徘徊。这对被更多视作股权投资市场的新三板来说,较为正常。
扩容之后,新三板以全国性交易场所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随着市场对政策预期的走高,企业的定增发行市盈率也随之水涨船高。
以拟IPO公司的增发情况为例,2015年这些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6.04倍;2016年降为45.15倍;而2017年,截至4月21日,这个数字已降至25.16倍。
从这点可以看出,新三板高价定增的潮水已开始退去:尽管面对的是炙手可热的拟IPO公司,市场的资金也正在趋于理性。
对此,去年年底开始布局新三板的高搜易资本董事长、总裁陈康告诉记者,之前之所以没有进入,就是有对新三板市盈率过高、流动性很差等因素的顾虑。
“现在觉得新三板利空出得差不多,也慢慢向利好过渡了。”高搜易资本开始积极布局新三板。
陈康认为,不少新三板公司的价值在回归,投资的机会也随之而来:“比如前几年很多人为抢占市场,把价格抬得很高,但是现在都到了退出期,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捡漏的机会。”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在接受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在之所以很多私募基金都赔了,正是因为它们都是2015年上半年,即新三板高点的时候进去的。
那时候新三板指数是2200点,现在是1100点。“如果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投的,这一波基本上是赚到钱了。”
半数最后一轮定增
市盈率低于23倍
新三板市场定增回归理性,也就意味投资人对价格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
据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统计,截至4月21日,新三板拟IPO公司中,已排队的有85家,且均已停牌,其中有58家挂牌后实施过定增融资。
这58家企业中,以停牌前最后一轮定向增发算,大多数发行市盈率都在10~35倍之间,平均市盈率23.06倍,中位数为19.83倍。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发行价基本要求在23倍市盈率以下。这些企业中,有31家最后一轮定增的市盈率低于这个数据,占比超过一半。
这与陈康的判断基本吻合:“考虑公司所处的行业,我们在选择标的的时候,普通行业的市盈率要求在12倍左右,高的在17倍左右。”陈康在接受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弛也表示,一般的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投资的时候,会把市盈率控制在10-15倍以内。
但仍有高价定增募资的案例,有的甚至接近100倍。
业内人士提醒,尽管这些公司业绩增速不低,但相比上市时的23倍市盈率,这个价格仍然很高。更别提IPO成功后,这部分股份还有至少12个月的锁定期,解禁时能不能实现盈利套现退出,存在太多未知数。
但是严格的市盈率要求,一方面,对投资者来说,有助于控制投资风险;但另一方面,就相当于在压低标的价格,标的方可能就不愿意了。
陈康介绍,虽然对市盈率有上述要求,但其实按照这个标准是很难找到好标的的,因此可以把目光投向愿意打折获取流动性的基金那里,近期有不少基金存在退出压力,也许会有一些好的机会。
不过,对于这些业绩高速增长的新兴行业,例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张弛的要求就和投传统行业不一样了:“这些行业业绩每年可以按50%、60%的速度增长,所以就算市盈率到30倍、40倍、50倍也可以考虑投”。
张弛同时表示,挑选标的的时候,投资者不会只看看标的的价格,还要考量标的本身有没有上市的硬伤,比如要考虑行业未来几年发展的趋势、团队的能力、实控人的诚信程度等等,“要综合判断。”张弛说,“而一旦投进去,就只能等了。”
相关阅读
- (2020-06-08)三因素支撑计算机行业配置优势 国产化生态已初步成熟
- (2020-06-08)新证券法明确新三板市场主体地位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 (2020-06-08)股价45天涨8倍 投资者会容易认为是公司经营有问题
- (2020-06-08)乐视网成融创“弃子”?只要盈利就可以“玩下去”
- (2020-06-08)乐视网逃生时刻 融创为何选择0元转让?
- (2020-06-08)A股上市公司高管 中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