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厨师保安上阵带动孩子踢球 张路:女老师也能教

2015-06-01 08:02:46 来源:京华时报

下午三点,草桥小学的学生们放学了。与此同时,学校所有的老师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换上了统一的运动服和球鞋,来到了操场上,在教练的带领下练着最基础的足球动作。草桥小学的女校长林艳玲也在其中。林校长告诉记者,为了让每次孩子在课外活动中都能体会到足球的乐趣,老师们一定要先动起来。

“浑小子”踢球后变了个人

在林艳玲校长看来,孩子的全面发展都能在足球中体现,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身体素质,“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对体育有兴趣,你翻来覆去地练50米跑,孩子不会喜欢,但足球就不一样了”。

草桥小学开展足球运动已经有些历史了。据林校长回忆,2001年她就职的时候,这里就有了足球社团,孩子们对足球的狂热程度让不太懂球的她都为之惊叹,“记得去年夏天一个中午,特别热,39℃,我们都在办公室待着,但是我们这些孩子,还是跑出去踢球了,脸晒得通红通红的。足球除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意志品质,还有遵守规则的意识,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林校长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之前有一个男孩子,学习不好、不爱写作业,而且很喜欢跟老师顶撞,脾气一上来就是浑不吝。但是,加入了学校的足球队之后,这个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这个孩子在足球场上的表现和以前简直判若两人,他是足球队的队长,在指挥其他孩子时显得特别自信,球也踢得好。我们的班主任发现了孩子的这个优点,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他的自信心一下就增强了,然后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被带动了起来。后来因为球踢得好,成绩也非常好,就被我们区重点中学十八中给招过去了”。

小学激发孩子的兴趣即可

2007年,草桥小学来了一名足球专业毕业的老师,此后每个班每周都能保证有一节足球课,一晃已经八年了。林校长认为,学校里专业教足球的老师还不足,孩子们一周能够接触足球的时间太少。毕竟,普及足球并不是一个社团、几十个孩子的事情,用林校长的话来说,是“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代人的身体素质的问题”。在机缘巧合之下,林老师找到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国青少年足球研究工作的张路指导,想请他帮忙推荐好的足球教练,没想到张路给了她一个新的启发。“张指导说其实没有必要去招足球老师,因为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了解足球的基本知识,不用教得那么专业。如果孩子想再提高,可以去专业培训班去学,小学做好普及工作、把孩子兴趣激发起来就好。”

老师全体上阵学习足球课

本着这样一个思路,草桥小学的全体老师都行动了起来。在张路的引荐下,林校长请来了校园足球青训专家刘鸿伟教练给老师们进行培训。每周一和周五,所有老师在孩子们放学后,不管是在备课还是批改作业,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穿上运动服和球鞋,先听教练进行基本动作的讲解,然后去操场上操练起来。林校长说:“我们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全都踢球去了,孩子就更不用说了,这兴趣肯定就得到了激发。而且我们的老师就真的一个都不落,连食堂的师傅、保安都参加了。”

按照林校长的计划,等到老师们经过几堂课的培训、掌握了基础的足球知识之后,学生的课外活动就可以开展起来了。在每周至少三次的课外活动时间中,有至少两次安排学生们进行足球类的运动,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班内的小型对抗赛。因为不像每周一节进行足球教授的体育课那样专业,所以已经培训过的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我想在六一的时候,老师们不管练得怎么样,都上场给孩子们展示一下,学生肯定特别惊讶。因为我们每次练球的时候,学生都放学了,大多数孩子还没看过老师们踢球呢。接下来我们就要在整个学校展开足球的普及了。”

可移动围挡解决场地问题

记者来到学校的那天,正好赶上老师们的第三次培训。刘鸿伟教练认为,老师们掌握得都不错,基本上再上一次课就可以自己练习了。在草桥小学,女老师占了绝大多数,不过练起球来却毫不含糊,盘带运球一板一眼。

除了老师们在练球时传出的欢声笑语,操场上的一组设施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由若干小型围挡拼接分割而形成的小场地。草桥小学只有一个操场,而记者眼前的这些可移动拆卸的围挡,经过拼接组装,将操场分割成了4个9米宽15米长的小场地,供老师们分组进行5对5对抗练习。林校长介绍:“这个围挡很方便,把操场分割之后,就变成了很多小场子,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进行分组对抗,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一块操场上进行足球运动的学生人数,而且解决场地问题的同时还提高了安全性。”记者看到,在老师们结束对抗训练之后,仅仅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将一个个围挡收拾整齐,十分方便。

□声音

付老师(女,50岁,英语老师):一开始听到全体老师要练习足球的时候,我是有些担心的。一是我对足球不是特别了解,规则我都不懂,再来就是担心我的体力,毕竟50岁了,一个半小时我能练下来么?心里其实是打鼓的。后来第一次的一个半小时练下来,我觉得不是很难,而且特别好玩儿。孩子们本来就喜欢这项运动,看到老师去练,他们就会更感兴趣,而我们也可以锻炼锻炼身体。

杨老师(女,33岁,班主任):我一开始就挺高兴的,因为我本来就喜欢足球,上大学那会儿老看德甲、英超什么的,现在上班了不能熬夜就看看中超。原来上大学时候也踢过,我们班女生都不踢球,我就跟男孩踢。对孩子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他们对班主任比较依赖,基本上是班主任喜欢什么、他们喜欢的老师喜欢什么,就会带动孩子喜欢这项运动。之前我们比赛跳绳,我们班孩子看我跳得好,他们就会使劲儿练,后来进步挺大。其实让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是会推动他们的学习成绩。

肖老师(女,25岁,班主任):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课业负担本来就比较重,如果还要花时间练球,那就会占用更多批改作业备课的时间,并不太乐观。不过练了几次之后发现,其实对我们自己也有好处。因为我们平时工作特别忙,根本没时间运动,现在有时间锻炼身体,还能增进老师之间的团队意识。

□校园足球说

张路拒绝抓尖子搞比赛要成绩

不管是师资方面的思路转换,还是可以“神奇分割”场地的移动围挡,张路都费了不少功夫。作为研究探索青少年足球多年并直接参与很多学校校园足球开展工作的“老足球工作者”,张路认为搞校园足球的观念要转变,一切要以孩子的快乐健康为出发点,拒绝急功近利的抓尖子、搞比赛、要成绩。

穿着高跟鞋的女老师也能教球

京华时报:怎么想到让老师们都参加培训的?

张路:学校开展足球活动,首先一个就是师资问题。大家都说没有高水平教练,其实我们在小学是启蒙教育、初级教育,用不着教多么复杂高深的技术,就是最基本的一些足球技术就可以了,没有那么神秘和复杂,一般学校的体育老师稍加培训就可以达到。我向他们学校推荐了刘鸿伟老师,他的经验很丰富,用他的话说就是穿着高跟鞋的女老师都可以做到,所以校长也希望让所有老师都来感受一下。这个培训就是为了证明一下,普通老师通过简单的培训也能够掌握足球的一些基本技术,可以去教孩子们踢球。

京华时报:您认为开展校园足球的“度”是什么样的?

张路:教育部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足球人口要达到2000万人。这里有一个问题——达到什么标准就叫做一个足球人口?现在教育部在推的是每周一节足球课,但是不是学生上了每周一节的足球课就可以成为一个足球人口呢?还是说像过去那种成立校队,孩子每周练五天,每天练两个小时,这种的才能成为足球人口呢?我觉得前者的课时有些少,后者又太过了。我个人提出的标准是建议一周一次体育课,另外有两次课外活动踢足球,一次课外活动不超过一节课时。我征求了很多校长、老师们的意见,他们也认为这个是合适的。

京华时报:课外活动应该以什么形式开展足球?

张路:我们前些日子在教育部编教材的时候,不管是中学老师、体校教练,还是来自小学的老师们,他们一致的意见就是,小学课外活动应该以5对5的小场地分队比赛为主,体育课上可以教一些像控球、运球之类的内容,但是课外活动就不要教学了,就让孩子自由地分队比赛,去体验足球的乐趣。

京华时报:这样场地就会成为老大难的问题。

张路:没错,这也是我在走访这些学校的时候,校长老师们提出的主要问题。一个学校有的时候就一块不大的场地,怎么能让这么多孩子踢球呢?那么我们提出了一个办法——把场地分隔,分隔成一块一块的小场地。如果在一个标准场地比赛的话,那最多容纳20来个孩子,但如果把它分隔成9个小场地来踢5对5呢,就是90个孩子同时在踢。一个篮球场就可以分成三块小的足球场地,很好地解决了场地不足的问题。

京华时报:草桥小学现在使用的这个围挡有什么好处呢?

张路:一个是说场地分隔得比较清楚,谁也不会干扰谁,不会出现孩子们踢踢就撞到一块去了。二是球不会乱跑,初学的孩子控制不住球,一踢有时候就滚到很远,捡球的浪费体力,等着的浪费时间。而且把球限制在场地内,孩子们触球的次数就会比大场地要多很多,乐趣就会提高。三是说小场地会限制孩子不会撒开腿猛跑,不容易发生猛烈冲撞,也会限制孩子大脚踢球,不容易闷着其他孩子,减少伤害。

搞比赛不利于校园足球发展

京华时报:家长的支持度也是校园足球开展的一个关键吧?

张路:我们现在说的这种普及足球的思想并不是要出尖子,而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一礼拜一节足球课、两次课外足球活动,不影响家庭生活,不影响学习,因为它不累,回家孩子该做作业做作业,该睡觉睡觉。其实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让孩子拼学习拼半天,结果可能把身体搞垮了。反之,让孩子适当地锻炼,可以让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这个是最重要的。

京华时报:之前在学校搞足球是不是走过弯路?

张路:过去曾经搞足球做过抓尖子、抓校队、搞比赛、要成绩,这是一种很功利的做法,它的恶果是相当明显的。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是我们片面抓提高造成的。以前我们搞全国比赛、市里的比赛,用成绩来评价学校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学校为了应付这件事就会从二、三年级抓训练,我们管这个叫“早练”,孩子在这个岁数并不能看出是否会有足球天赋。这样,选才就是盲目的,就是根据谁跑得快点、长得结实点,选上二三十个人,就认为会成为未来的足球人才。结果,练到最后才发现很多孩子不是练足球的材料,真正有足球天赋的孩子都被漏掉了。而这些被选中的孩子,因为学校多练、狠练,耽误了学业,最终球也没踢好,学业也耽误了。家长一看,孩子没有像当初学校许愿说的能成才或者能进足球学校之类的,孩子练球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成绩,逐渐造成了老师家长一致反对的状况。

京华时报:您的意思是搞比赛并不利于校园足球的开展?

张路:搞比赛,就是要出成绩,那出成绩就肯定要搞校队。国家规划2020年足球人口达到2000万,如果还是要抓成绩,那每个学校又是抓个几十人,每天在那练,5年之后肯定达不到2000万,这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跳。我的意见是坚决反对搞这种有成绩的比赛,包括区的、市的、县的、省的,甭说全国的了,应该坚决杜绝以成绩论英雄,对学校也应该考核的是人数,这个学校有多少人达到了成为足球人口的标准。

京华时报:光普及不提高也不行啊?

张路:要有提高,但不在学校内搞提高,在社会上搞提高。学校里边的孩子平常没踢够,还想接着踢,还想学得更多一点深造,或者说有些孩子的家长还愿意让他多踢,那怎么办?就周六、周日到校外的培训中心,参加高水平的训练。那时候会有一些高水平的教练教他一些更深的技术,对他进行提高的培训。这样,普及体系和提高体系互相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