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 >

奇正藏药高管违规减持背后:股权激励遭遇疫情 业绩考核恐难达标

2020-08-11 10:01:03 来源: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陶书宁

在公司实现股价六连板期间,奇正藏药(002287.SZ)却出现高级管理人员违规减持行为,引发监管和市场质疑。

8月7日,奇正藏药发布关于对深交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对深交所提出的“近期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是否存在买卖你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的问询予以否认。

7月30日,奇正藏药发布致歉公告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李军于2020年7月29日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违规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92万股,占其总持有量的12.4947%。

公告显示,李军此次减持的股票来源于公司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交易价格为30.61元,交易金额为89.38万元。参考公司此前的公告,李军此次减持的股票成本为14.03元,据此推算,其此次违规减持共计获利48.41万元,收益率达118.18%。

尽管李军本人承诺自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份,并将上述交易金额的10%,即89381.20元上缴给公司,但扣除此项金额之后,李军最终仍获利近40万元。

李军这一动作仍引发投资者一系列猜想。在一些投资者看来,或许与奇正藏药此前制定的考核目标有关。

根据奇正藏药在2019年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在授予股份的同时也设定了解除限售的考核目标,其中在公司层面,为2019年-2022年的营收分别不低于13.98亿元、16.14亿元、18.78亿元和21.90亿元。然而,根据2020年半年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12亿元,距离目标仍有逾10亿元的差距。

8月7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奇正藏药,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暂时还没有调整考核目标的计划。“如果考核目标无法完成,公司会对限售股票进行回购注销。”

激励计划遭遇新冠肺炎疫情

公告显示,2019年3月19日,奇正藏药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向公司高管、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骨干,以14.03元/股的价格,定向发行公司A股普通股限售型股票,共计226.6万股。

此次股权激励的发行对象共65人,合计出资约3179万元。其中,李军作为公司时任副总裁,出资252.54万元,被授予18万股,占授予前公司总股本比例0.044%。

奇正藏药授予股份的同时,设定了解除限售的考核目标,分为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和个人层面绩效考核。

公告显示,公司层面的考核目标为2019年-2022年的营收分别不低于13.98亿元、16.14亿元、18.78亿元和21.90亿元。

针对激励对象的个人层面考核,则是在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达标的情况下,根据公司薪酬与绩效考核相关管理办法,给予解锁资格。核心管理人员连续考核四年,每年解锁25%;业务骨干的考核期限为两年,每年解锁50%。

奇正藏药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4.03亿元,超额完成考核目标,公司部分核心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持有的限售股票部分解锁。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奇正藏药的销售渠道受到影响。

上述奇正藏药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下,如医院等医疗零售终端。“疫情期间,许多医院的门诊都没有对外开放,公司整体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

2020年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奇正藏药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骤降39.97%,而归母净利润同样下滑严重,仅4873万元,与上年同比骤降42.52%。

进入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奇正藏药销售渠道逐渐恢复。

近日,奇正藏药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37%。

奇正藏药此前制定的2020年的考核目标为16.14亿元,这意味着,公司下半年营业收入需达到10.02亿元才能达标。

据记者统计,近五年来,奇正藏药下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4亿元、5.28亿元、5.95亿元、6.71亿元、7.93亿元;下半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则分别为-2.51%、-2.94%、12.69%、12.77%、18.18%。要实现2020年的考核目标,奇正藏药下半年需实现26.36%的增长率。

业绩前景不明

从奇正藏药各类药剂的历史销售表现来看,公司下半年业绩可能很难出现业绩爆发的情形。

公开资料显示,奇正藏药成立于2007年10月,法定代表人、实控人为雷菊芳。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三块,一是以奇正消痛贴膏为代表的贴膏剂业务;二是以青鹏软膏、白脉软膏为代表的软膏剂业务;三是以红花如意丸为代表的丸剂业务。

其中,贴膏剂占营业收入比最大,常年维持在70%以上,其销售情况对奇正藏药的业绩影响最大,甚至决定了公司的业绩整体走向。

“就贴膏剂来说,无法靠单客使用贴量实现业绩的爆发性增长。”8月7日,一券商分析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万联证券分析师姚文亦在其研报中表示,对于依赖存量患者和不可择期消费的产品标的来说,疫情对其的影响是实质性的。由于在疫情期间非择期消费受到了明显的限制,而在疫情遏制后,存量患者将继续维持原来的消费行为,并且在产品使用量上无法进一步提升,因此疫情期间的业绩损失面临实质性损失。

奇正藏药的贴膏剂、软膏剂等产品,正符合这一特征。

另一方面,奇正藏药近年来增长速度也并不显著,2015年-2019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3%、9%、15%、16%,在申万二级行业(医药生物-中药)板块共计68支成分股中,分别位居第44位、第60位、第39位、第27位、第18位。尽管奇正藏药增速呈现加快趋势,但距离头部药企,仍有较大差距。

此前,市场一度怀疑产能问题制约了公司的发展速度。

上述奇正藏药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产能并不是制约公司发展速度的原因。“我们在做药材筛选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这一药材资源在藏区是不是广泛生长、广泛分布。所以不会有因为缺少某种药材,而影响产能的情况。”

“公司在对投资者有影响的业务方面,其实是比较偏保守的,不会盲目扩大产能。”该人士补充道。

他同时表示,文化屏障问题是影响公司发展速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藏医与中医还有西医不是一个体系,消费者对藏医的接受程度不高,尤其是口服药剂。”据上述奇正藏药相关人士透露,奇正藏药目前仍在推广藏药体系。“针对消费者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有时候当时投入了,但可能不会马上见到效果。”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陶书宁

在公司实现股价六连板期间,奇正藏药(002287.SZ)却出现高级管理人员违规减持行为,引发监管和市场质疑。

8月7日,奇正藏药发布关于对深交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对深交所提出的“近期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是否存在买卖你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的问询予以否认。

7月30日,奇正藏药发布致歉公告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李军于2020年7月29日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违规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92万股,占其总持有量的12.4947%。

公告显示,李军此次减持的股票来源于公司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交易价格为30.61元,交易金额为89.38万元。参考公司此前的公告,李军此次减持的股票成本为14.03元,据此推算,其此次违规减持共计获利48.41万元,收益率达118.18%。

尽管李军本人承诺自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份,并将上述交易金额的10%,即89381.20元上缴给公司,但扣除此项金额之后,李军最终仍获利近40万元。

李军这一动作仍引发投资者一系列猜想。在一些投资者看来,或许与奇正藏药此前制定的考核目标有关。

根据奇正藏药在2019年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在授予股份的同时也设定了解除限售的考核目标,其中在公司层面,为2019年-2022年的营收分别不低于13.98亿元、16.14亿元、18.78亿元和21.90亿元。然而,根据2020年半年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12亿元,距离目标仍有逾10亿元的差距。

8月7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奇正藏药,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暂时还没有调整考核目标的计划。“如果考核目标无法完成,公司会对限售股票进行回购注销。”

激励计划遭遇新冠肺炎疫情

公告显示,2019年3月19日,奇正藏药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向公司高管、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骨干,以14.03元/股的价格,定向发行公司A股普通股限售型股票,共计226.6万股。

此次股权激励的发行对象共65人,合计出资约3179万元。其中,李军作为公司时任副总裁,出资252.54万元,被授予18万股,占授予前公司总股本比例0.044%。

奇正藏药授予股份的同时,设定了解除限售的考核目标,分为公司层面业绩考核和个人层面绩效考核。

公告显示,公司层面的考核目标为2019年-2022年的营收分别不低于13.98亿元、16.14亿元、18.78亿元和21.90亿元。

针对激励对象的个人层面考核,则是在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达标的情况下,根据公司薪酬与绩效考核相关管理办法,给予解锁资格。核心管理人员连续考核四年,每年解锁25%;业务骨干的考核期限为两年,每年解锁50%。

奇正藏药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4.03亿元,超额完成考核目标,公司部分核心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持有的限售股票部分解锁。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奇正藏药的销售渠道受到影响。

上述奇正藏药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下,如医院等医疗零售终端。“疫情期间,许多医院的门诊都没有对外开放,公司整体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

2020年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奇正藏药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骤降39.97%,而归母净利润同样下滑严重,仅4873万元,与上年同比骤降42.52%。

进入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奇正藏药销售渠道逐渐恢复。

近日,奇正藏药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37%。

奇正藏药此前制定的2020年的考核目标为16.14亿元,这意味着,公司下半年营业收入需达到10.02亿元才能达标。

据记者统计,近五年来,奇正藏药下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4亿元、5.28亿元、5.95亿元、6.71亿元、7.93亿元;下半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则分别为-2.51%、-2.94%、12.69%、12.77%、18.18%。要实现2020年的考核目标,奇正藏药下半年需实现26.36%的增长率。

业绩前景不明

从奇正藏药各类药剂的历史销售表现来看,公司下半年业绩可能很难出现业绩爆发的情形。

公开资料显示,奇正藏药成立于2007年10月,法定代表人、实控人为雷菊芳。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三块,一是以奇正消痛贴膏为代表的贴膏剂业务;二是以青鹏软膏、白脉软膏为代表的软膏剂业务;三是以红花如意丸为代表的丸剂业务。

其中,贴膏剂占营业收入比最大,常年维持在70%以上,其销售情况对奇正藏药的业绩影响最大,甚至决定了公司的业绩整体走向。

“就贴膏剂来说,无法靠单客使用贴量实现业绩的爆发性增长。”8月7日,一券商分析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万联证券分析师姚文亦在其研报中表示,对于依赖存量患者和不可择期消费的产品标的来说,疫情对其的影响是实质性的。由于在疫情期间非择期消费受到了明显的限制,而在疫情遏制后,存量患者将继续维持原来的消费行为,并且在产品使用量上无法进一步提升,因此疫情期间的业绩损失面临实质性损失。

奇正藏药的贴膏剂、软膏剂等产品,正符合这一特征。

另一方面,奇正藏药近年来增长速度也并不显著,2015年-2019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3%、9%、15%、16%,在申万二级行业(医药生物-中药)板块共计68支成分股中,分别位居第44位、第60位、第39位、第27位、第18位。尽管奇正藏药增速呈现加快趋势,但距离头部药企,仍有较大差距。

此前,市场一度怀疑产能问题制约了公司的发展速度。

上述奇正藏药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产能并不是制约公司发展速度的原因。“我们在做药材筛选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这一药材资源在藏区是不是广泛生长、广泛分布。所以不会有因为缺少某种药材,而影响产能的情况。”

“公司在对投资者有影响的业务方面,其实是比较偏保守的,不会盲目扩大产能。”该人士补充道。

他同时表示,文化屏障问题是影响公司发展速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藏医与中医还有西医不是一个体系,消费者对藏医的接受程度不高,尤其是口服药剂。”据上述奇正藏药相关人士透露,奇正藏药目前仍在推广藏药体系。“针对消费者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有时候当时投入了,但可能不会马上见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