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 >

四大期货交易所“各显神通” 助力衍生品市场服务国家战略

2019-04-22 13:48: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期货行业立足本源,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接下来,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各交易所还有新招。

4月21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南华期货等机构承办的2019第十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在杭州举行。各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均对交易所接下来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最新阐述。

“上期所目前正积极推动20号胶的上市,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应该能落地。”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陆丰说。

陆丰表示,上期所还针对一些已上市品种在积极做国际化的方案和论证,如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能化产品。未来将在证监会指导下全面评估各大品种,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择机平稳地实现上期所的国际化进程。

他还表示,目前上期所正与上交所、深交所就另一些衍生品进行相关工作的沟通和推进。相信挂钩原油的商品ETF会为将来更多的商品ETF上市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当前,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精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大背景下,“保险+期货”已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专家认为,“保险+期货”试点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上的示范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以郑商所为例,3年间,郑商所“保险+期货”试点品种从2个增加到3个,试点项目从最初的6个增加到40个。一些品种从单点开展到县域全覆盖,涉及的地区由最初的4省(区)增加至9省(区),惠及农户从7675户增加到50132户。郑商所支持资金从425万增加到5000万元,目前试点赔付率超过70%,平均保险费率则从之前的超过5%降低到3%左右。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郑商所这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达到了‘扩面、提质、增效’的要求。”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郑商所将继续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范围,强化市场化机制,降低运作成本,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引入更多的政府配套资金。

在“保险+期货”方面同样成果显著的大商所,推出的商品互换业务还服务了很多中小微企业。大商所工业品事业部副总监王淑梅在论坛上表示,大商所从建立多层次市场的角度出发,上线了商品互换业务。在运行70多个交易日之后,目前已在化工、玉米等品种上开展了6笔互换业务。

“后续我们在服务小企业上还有新的想法。比如,原来我们在设交割仓库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设在国有大型企业。近期,我们在设置交割库时,也开始向民营企业倾斜,尤其是在铁矿石上将首次实行贸易商厂库。”王淑梅说。

大商所副总经理王玉飞在场外衍生品分论坛致辞时表示,场外期权、互换、指数等产品,在满足产业企业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和财务安排等方面具有多样、灵活、高效等优势,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未来,大商所将按照“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提升信用、防范风险”的思路,持续丰富商品互换业务,推动价差互换、基差合约及其他结构性期货产品上市,大力推动商品指数应用,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办公室主任郑凌云表示,中金所服务国家战略,将在以下方面主动作为:一是长期资金入市,要协调配合推动相关监管部门,出台一些关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二是,完善现有业务规则。三是,基于现货市场的开放,稳步推进衍生品市场的开放。包括股指期货特定品种的开放等。“境外投资者作为长期资金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金融期货市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现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考量。”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张晓刚在资产管理业务分论坛上表示,下一步,中金所将认真落实证监会工作部署,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人社部等部委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大力支持下,与市场各方一起,进一步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金融期货市场的工作,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及银行理财、保险资金和QFII、RQFII等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债期货市场,推动完善公募基金等机构参与金融期货的有关政策,满足中长期资金风险管理需求。

“在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之后,市场参与者结构会更加平衡,为各类对冲基金、量化产品等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同时,我们也真诚希望期货公司加大市场培育力度,着力做好中长期资金参与金融期货的市场服务工作,推动期货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张晓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