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 >

非法金融传销隐身朋友圈:讲师群内“财富培训”

2016-06-20 11:03: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传销组织通过网络招聘、见网友等理由把你弄到某地,男女混居一室,通过非法拘禁、洗脑教育强迫你加入。这样的场景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传销,但如今传销组织披上了移动互联网和金融的外衣。如今以“MMM金融互助”为代表的金融传销及其变种形式在微信朋友圈日益增多。北京青年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试图揭开这种打着“金融互助”旗号组织的传销本质。

调查

微信朋友圈隐秘的“金融传销”组织

被拽进一个近500人的微信群,立马“掌声”响起,“鲜花”乱飞,接着是音频、视频,群内不停地有人发出一个名为《双八级会员金牌导师鲍总最新念宝分享》的视频,这是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在一个群里所遇到的。

承诺投资未到位记者72小时后被踢出群

群里的“讲师”会对新人进行“财富培训”,根据讲师的致富方案,新人只要缴纳770元互助费,然后三天内找到两位伙伴,第一个月的收益不低于10万,第二个月突破百万。曾经在河北易县深陷传销组织的小刘说,他进入这个群的第一感觉是回到了当年传销组织的现场,从组织形式到氛围,几乎如出一辙。

北青报记者看到,群里的新人不停地在增加,另外所有在48小时到72小时内未通过考察的人,就会被清除出群,而通过考察加入的人将被转移到另一个群里。

被推荐到群里时,备注名称改变成“名字-了解-介绍人”,老群员们名字也是这种格式,已经是团队成员名字都是“名字-vip-群主”、“名字-vip-上线的名字”等等,而一些资深的群成员则荣升为“讲师”。根据讲师们的描述,这个叫“战神军团”的财富组织是为那些没有太多资金、没有太多人脉、没有太大能力以及在互联网平台曾经受到伤害的朋友们设立的一个互惠互助的平台。由于承诺的投资未能到位,北青报记者在72小时之后被踢出了该群。

加入群后会被再度筛选拉入新群

北青报记者随后在手机微信公众号页面搜索“金融互助”,粗略统计,总共有200多个搜索结果,包括MMM金融互助平台、FBC金融互助、莫里斯国际金融互助平台、CMB金融互助社区、诚信999互助、门萨金融互助、波士顿金融互助平台、LC互助理财、摩提弗、万达复利、欧盟AAA互助平台、GKF金钥匙互助平台、云互助金融社区等。

这些微信公众号除了宣传组织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获取超高收益,大多留有QQ号或者微信群的号码,而加入群以后往往又根据参与程度筛选再拉入另外的新群,最终通向一个金融传销的隐秘世界。

承诺超高收益率是这些“金融互助”组织拉人头的主要方式。比如,免费注册后,投资60元-6万元,满15天可提现,日收益1%,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无手续费。此外,参与者发展他人加入,还可获得推荐奖(下线投资额的10%)、管理奖(根据会员等级确定相应比例)等额外收益,发展人员无上限、返利无上限。

“境外名人”成吸金旗号

这些组织大多打着“境外名人”旗号,号称“已在多个国家成熟运作多年,拥有全球数亿会员”等,这些微信的注册主体大多为个人,也有一些为公司,但均未获得认证。北青报查询相关工商注册资料,发现这些公司也多数并不存在。

比如莫里斯国际金融互助平台声称其是美国上市公司背景,创始人莫里斯在这30年金融界的职业生涯里已经彻悟出了这个金融体系的缺陷,并决定建立“莫里斯国际金融互助平台”来拯救数百万在这个金融体系中出生和长大的受害者,平台拥有独特控盘机制,完美消化市场泡沫;“FBC金融互助”则将自己美化成法国国民互助信贷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互助平台即法国国民互助信贷银行,有百年历史,总部在巴黎。但其公号的账户主体却是“个人”,一名姚姓男子,其注册时间为3月27日。

根据多个平台投资者提供的信息,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些群的实际控制人大多在境外,他们实施远程操控,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款往往通过个人银行账户网银转账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流转。

“金融互助”有非法集资、传销特征

这些金融互助平台中最有名的莫过于“MMM金融互助社区”,今年年初,银监会曾针对“金融互助”投资模式发布风险预警,并点名指出“MMM金融互助社区”及其类似平台具有非法集资、传销交织的特征,系非法机构,资金有流向境外的可能性。

今年年初,一篇《“MMM骗局”洗劫中国,百亿民间资产被清零》的文章曾指出,MMM在国内运营超过200天,按照平均一天1亿元利息算,至少产生了超过200亿的利息。一名MMM金融互助社区的投资者告诉北青报记者,MMM系统使用的货币语言为“马夫罗”,15天可提现结算一次,日息1%。

15天的冻结期内不能取消订单,否则账户会被冻结,一般在15天到30天后可以随时连本带息出场。该投资者称,他曾在这个平台投资了3万元,15天就赚到了4500元。此后,他加大投入,最多的时候投了10万元,还通过身边好友、微信朋友圈推荐,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MMM金融互助”明明是个骗局,为何叫做“互助”,都是谁帮助谁?对此,北青报记者根据多名投资者的描述得知,游戏原则是一开始玩家需要投入一笔60元到6万元的资金,平台称之为“提出帮助”。给钱方“提出帮助”与得钱方“得到帮助”实行金额对等的匹配。匹配成功后,给钱方主动汇款给对方账号,实行“互助”。只要在平台上操作,人民币自动转为平台规定的“马夫罗币”实行交易。会员只要“提出帮助”半个月后,就能以“得到帮助”的形式获得15%的收益,平均每天收益1%。如果是每周一操作,半月后还能有额外3%的奖励。

一旦注册并投资成为平台会员,领导和导师就会提出让你推荐其他投资者入场,一旦推荐成功,你即可成为新的领导人,并从新投资者的钱中拿出一部分作为提成奖励。下线注册后每提出一笔帮助,上线能获“领导奖”15%。MMM平台的领导一旦发展新的下线加入后,每投入1000元上线都可获得150元的奖励。此外,“金字塔”中的“领导”可以获得层层递减的奖励点数。

2015年5月,3M被不法分子引入到中国,凭借高额的利息回报,巨额的下线奖金,披着“慈善金融互助”新概念的外衣,迅速在中国笼络了一大批人。直到去年12月初MMM平台突然崩盘,资金无法提现,许多MMM平台的投资者才从发财大梦中醒了过来。

此后,MMM平台换了马甲几度死灰复燃,一拨又一拨的投资者陷了进去。据了解,金融互助平台Motif investing以及BAC金融互助的许多投资者,都曾经是MMM互助平台上亏钱的人。如今MMM金融互助的受害者已经建立了数十名维权QQ群,依然在幻想能够拿回本金。

对此,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提示曾发布警示,此类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对此,监管部门提醒,这类金融互助平台有非法集资、传销交织的特征。投资者需要注意,参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而参与传销更要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揭秘

“金融互助”吸引了什么样的人参与?

稍具现代金融常识的人,对于此类金融传销骗局,应该很容易识别出。但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呢?“金融互助”吸引了什么样的人参与?

对此,根据北青报记者在多个此类平台的微信群聊天中得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金融和互联网都不熟悉的大爷大妈,大多被亲戚朋友拉进微信群,但投资一般不大,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大多投入在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还有一个比较群体是想赚快钱的年轻人,一开始可能不信,但经不起身边好友的拉拢,最后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些平台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亏钱,往往一个平台最早进入的一批人,成为了“领导者”和“讲师”,一般都能赚到钱,这也是他们发展下线的动力。

“我玩这个好多年了,这里面的风险我当然知道,多数人其实心里都明白。”一名莫里斯金融互助的投资者告诉北青报记者,投资金融互助平台,他坚信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盘侠,由于总能比别人快一步撤离,目前他在几个平台几乎稳赚不赔。

一名MMM金融互助平台的“导师级”投资者称,大家都是搏一把,难道真有人相信互相转账会产生那么高的收益?每个参与者都相信自己不是这个“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一个。“先帮助别人,别人再帮助自己,平台里的钱还是那么多,收益其实就从游戏的新玩家那里来的。这还是取决于你发展下线的能力。”

对此,有业内专家认为,这种玩法本质上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参与者都是在玩火。崩盘是迟早的事。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在采访中曾提到,贪婪是造成此类骗局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其中不乏金融知识的人群,但是他们多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在自己这一棒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期待获得更高收益。然而由于压根没有资产端,在资金流转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小差错,都会造成资金“冻结”、无法提取的后果。

监管

如何避免朋友圈成为“金融传销”的温床

传统的传销形式主要是以卖商品、“拉人头”等为特征。现在,很多传销组织者打着互联网和“金融”等幌子,甚至直接避开了旧传销的“商品”载体。传销变得更难于识别,其运作的成本也更加低廉,潜在的受害群体则更加广泛。

很多传销人员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从亲戚、朋友或家人等“朋友圈”熟人来下手,“朋友圈”自然而然成了传销人员“杀熟”的首选对象。

北京市工商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对于传统的传销来说,对其定性以及打击都比较容易,但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为主要活动场所的传销,特别是一些以“金融互助”为噱头的传销,隐蔽性极强,他们的聚会都在网上,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一哄而散,又随时能聚集。但其模式本质上还是金字塔式的结构,另外参加人员所获得的收益并非来源于产品销售,而是他人加入时所缴纳的费用收款,并且打钱多用网络支付方式,尤其是网络传销没有固定办公地址,工商很难查处,建议向公安网监处报警。

北青报记者就此向微信平台方面反映,腾讯的相关部门表示,微信方面已经多次对这种以许诺收益等方式诱导用户滚动发展人员等“传销”账号进行整顿,此模式多数具有欺诈等非法性质,一旦发现此类账号,将会进行永久封号处理。已经查封了大量涉及传销欺骗的公众号,如果用户有受骗的情况,建议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微信方面将协助警方处理。

对此,一名法学界人士建议,公安部门及信息安全部门应开展联动整治行动,利用大数据对资金的流动、流向进行监测,不能仅仅是对在线的网址ID等进行封锁,还应该在线下展开调查,对相关的涉案人员进行追查。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由于网络的隐蔽性,这些“金融传销”组织即使账户被封,也很快就能死灰复燃,换个“马甲群”继续活动。在这些金融传销圈里面,一些空手套白狼一招暴富的故事被反复拿来给成员洗脑,要避免在朋友圈上当受骗,最好的方式还是戒掉“贪心”。(记者 朱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