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 >

考古证中国最早的谷物酒在辽宁 8000年前已有酒喝

2015-05-22 12:08:45 来源:辽宁日报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诗经》305首诗中,和酒有关的就有40首。□在近5万首的《全唐诗》中,1万首和酒有关。□我国历朝历代留下的与酒有关的戏曲、绘画、传说故事,不计其数。□那么,我国最早的酒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最新考古成果显示,我国最早的谷物酒出现在“中华第一村”——查海遗址。□在那儿,辽宁先民喝到第一口酒。

  这是我国最早的“谷物酒”

最新考古成果显示,我国最早的谷物酒出现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查海村 “中华第一村”——查海遗址。

在查海遗址博物馆的展厅内,记者看到了那些8000年前先民用来喝酒的陶杯,不同形制的陶杯都十分精致,在柔和的灯光下,每一件盛满历史的陶杯都在展示着查海那夜的酒香。

查海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李井岩指着陶杯说:“这些陶杯和现在人们用来喝酒的酒杯器型很像,类似于那种能装一两酒的酒杯。像这种大小的陶杯,在遗址中一共发现了30多个,在当时应算是一种特定的杯子,就是专门用来饮酒的,也可以证明8000年前,查海先民已经开始有酒喝了。 ”

记者仔细观察这些陶杯,主要是以红褐、灰褐色为主,但是大小不一,有的杯子腹部是斜的,有的是直的,还有的腹部带着一点弧度。

李井岩说:“这些陶杯虽然较小,但各种陶杯的口径、底径和高都比例协调,口径大约是4.5厘米至10厘米,底径3.5厘米至6厘米,高6厘米至10厘米,而且多数陶杯表面都有人字纹、短弧线纹、网格纹等刻画纹饰,有的纹饰还富于对比变化,如近口的地方做成弦纹,腹部压划出鱼鳞状弧线纹。 ”

陶杯虽小,但制作工艺讲究,足以说明陶杯用途的特殊。对此,李井岩表示,按常理讲,喝水用的杯会比喝酒的杯大得多,所以陶杯不是一般的饮水之物,而是饮用一种特殊的饮品——酒。

因为酒的出现,便出现了陶杯以及特制的陶罐查海文明中,制陶业十分发达。李井岩指着一个陶罐对记者说:“你看,这是鼓腹罐,口上有一个特制的‘沿’儿,和边上那个直腹罐就不一样了,这个制作工艺相对要更加复杂。可是,为什么要加上这个‘沿’儿呢?也是为了酿酒。 ”

原来,因为有了这个特制的“沿”,可以给陶罐加上盖子,并且利于用绳子捆扎得十分严实,把加热的谷物放到陶罐中后,再把口封严,这也是查海先人用谷物进行酿酒的重要一步。

李井岩说:“用专业的语言来说,这种制作精美、敞口、束颈、显肩的陶罐叫鼓腹罐,与陶杯一样是查海遗址中出现的酒器,有了酒器就证明已经出现了酒,表明此时查海先民已经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真正进入到了饮酒的时代。 ”

李井岩补充说,因为陶杯比较小,可以猜测出当时人们喝的谷物酒的度数不会很低,但因为是原始的酿酒方法,所以酒精度数也不会太高,最高只有十几度左右,比啤酒度数略高一些,类似于米酒的度数。同时,酒的产量也较少,不是随时都可以喝到的。

  他们可能会用两种方法酿酒

记者从相关资料中得知,8000年前的查海古村落地区不但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而且土质肥沃,水草茂盛,河流交错。所有这些,为查海人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气候,造就了查海地区繁荣的农耕环境,也为酒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李井岩表示,当时的酒应是用谷物——粟酿出来的,粟就是现在说的谷子,谷物酿酒的出现说明当时人们的谷子产量丰厚,人们的生活也是安居乐业,用来储存谷物的窖穴也出现了。考古工作者在查海遗址上,先后发现了57个窖穴,其中室内窖穴23个,室外窖穴34个,有一部分窖穴就是用来存储谷子的。

谷物用窖穴存储易受潮发霉、发芽。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查海先民突然发现有的谷物发生了变化,在一些窖穴里渗出了液体,这些液体气味十分特殊,十分香浓,大胆的先民品尝之后十分喜欢。这些液体就是最早出现的“谷物酒”。渐渐的,查海先民认识并且掌握了谷物发霉、发芽成“谷物酒”的现象,并逐步运用这一现象而主动实践酿酒,开启了谷物酿酒的历史新时期。

李井岩说:“在很多窖穴中,都发现里面有一个灶址,一般情况下,储存谷物的窖穴是不应该有灶址的,灶址都是在房址里出现。所以,窖穴里面的灶就有着特别的用途,应是用来给谷物加热的,这也是查海先民掌握的一种酿酒方法,加热谷物,加速发酵。 ”

李井岩认为,查海先民很可能掌握了两种酿酒方式。

第一种酿酒法就是查海先民把要酿酒的谷物用陶罐盛装放到窖穴中,再用窖穴里的土灶蒸煮谷物,蒸煮完毕随即放在窖穴周围发酵酿酒。如果谷物发酵酿酒时温度较低,就在灶里面生火,提高窖穴内的温度,这样就加快了谷物发酵的速度,也就加快了酿酒的速度。

另一种是大批量酿酒方法,就是事先在窖穴底部灶内生火来提高窖穴的“室温”,这种经过高温火烧过的地面坚硬而且不易渗漏,同时还达到高温消毒灭菌的目的,保证酿出酒的品质。等到窖穴达到一定温度后,查海先民就把准备好的谷物放入窖穴,在谷物中还会加入以前发酵好的谷物,利用窖穴的余温提高发酵效果和速度,这样的酿酒方式可以一次性放入较多谷物,出酒量也会大大增加。等到谷物发酵好之后再盛入陶罐,适量加水密封浸泡出酒,这也是更为简单、易行、高产的谷物酿酒方法。

记者了解到,在几十年前,阜新沙拉镇当地村民仍然用这种土办法来储藏谷物:就是在地上挖一个窖穴,用谷草编制粗绳旋绕放在土坑底及四壁,再装入需要储藏的谷物,这样简单易行的方式可以储藏谷物3年。在取出谷物时,人们会在窖穴底部和周围闻到诱人的酒香。那些发芽、发霉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如果浸泡在水中就会发酵成酒,不过这种酒的酒精含量少,酒味十分清淡。

对于酿酒的方法,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先生认为,我国酿酒,用一种独特的方法——曲蘖(指酒曲,也是发霉发芽的谷粒)酿酒法。在农业刚开始的年代,贮藏粮食方法粗放,粮食发霉发芽更常出现,这种发霉发芽的粮食,就是天然曲蘖。发霉发芽的粮食浸到水中,就会发酵成酒,这就是天然酒。古人因喜欢天然曲蘖酒,即模仿制造。

  查海先民的酿酒法流传至今

在传统的谷物酿酒工艺中,窖池是必不可少的。

李井岩表示,查海遗址发现的部分窖穴可以说就是一种意义上的酿酒窖池,世界上最早的酿酒窖池就是像查海遗址这样的一个个窖穴。

据介绍,查海遗址当地的土壤是黄褐色的红砂黏土,在发现的窖穴内,里面的积土都是黑灰色,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红烧土及炭屑。经过分析发现,这竟是原始酿酒的“窖泥”和残存发酵谷物的混合土,历经8000多年形成的,十分珍贵。

现在,很多名酒都以“某某窖”命名,就是因为现代酿酒生产仍然需要各种“窖”,那些窖其实就是土坑,同时谷物发酵的窖泥还需反复培养利用。从中我们就能发现,这些现代酿酒方法都与谷物窖藏发酵成酒的历史息息相关,而这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查海地区。

关键词

查海遗址

查海遗址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查海村西南向阳扇面台地上,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查海遗址从1987年至1994年先后进行了7次正式发掘,已经揭露面积近8000平方米,揭露房址55座,灰坑和窖穴57个,墓葬13个,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猪骨、农作物的碳化物等,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文化内涵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已超过8000年,有“中华第一村”之称。□本报记者/王岩頔 文/摄

这4个陶杯都是在查海遗址发现的。

上面的两个陶杯和下面的两个陶杯,都是当年“查海人”喝酒用的。查海遗址发现的谷物窖穴用于储存粮食和发酵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