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新闻 >

818一天落地50座拼拼农庄,脱贫创富搭上苏宁拼购顺风车

2019-08-05 14:04:15 来源:项城网

今年6月以来,“天价苹果”、“土豪梨”屡见不鲜,消费者对于价格飞涨频频吐槽。确实,近来水果价格涨幅明显,连梨、苹果这种常见水果价格也持续走高,让人大呼“吃不起”。消费者嫌贵,而在不少水果店老板眼里,优质货源少、价格高,容易折在手里。但许多水果原产地的农户,则愁着如何将这果脆个大的水果卖出去。

这一系列看似矛盾的问题,随着苏宁拼购“拼拼农庄”的落地,发生了改变。

为保证货源的真实、新鲜,今年初,苏宁拼购围绕产地直采的核心战略发布“包山包湖包海”计划,以“拼基地”的形式在各大主产区落地运营,直接与农户合作,源头直采,缩减中间环节,利用双线融合的渠道优势,为农产品打通上行通道扩大市场,增加农户收入。5月初,“拼基地”计划升级为“拼拼农庄”计划,更重视利用大数据指导农户生产,助力建设美好乡村,服务实体经济。

随着苏宁拼购成立1周年,苏宁拼购总经理张奎表示,一天签约50个拼拼工厂和50座拼拼农庄,持续推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产品下行,为即将到来的818发力。

深陷困境 苏宁拼购助力原产地转型

今年1月,苏宁拼购与湖北宣恩县政府签约,全国首个“拼基地”落地这个曾是湖北26个贫困县之一的县城。这里自然资源富饶,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达到80万亩,有机农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15万亩,以富硒产业为主的农特产品已具规模。

此前受困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宣恩坐拥“金山”而不得用。但在以苏宁为代表的社会各方努力下,宣恩于今年4月退出了贫困县行列,这一范本也受到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纷纷点赞。

“今年4月份,一天就能达到10万单以上。”谈及与苏宁拼购合作带来的变化,湖北土家爱公司总经理候令谦认为,数据是最好的答案。宣恩县椒园镇村民袁昌桃也表示,种黄豆后,每亩地增收1000多元,家中的11亩地增收1.1万元。拼基地不仅让宣恩当地的农产品成功“走出去”,且销售额不断增加,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提高,给宣恩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托自身庞大的用户大数据,苏宁拼购帮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优化销售渠道、提升价值效用,进一步实现农产品产业互联网化,真正赋能农产品电子商务。候令谦一直认为通过电商平台就是一年四季卖豆皮,但在苏宁拼购大数据的指导下,他逐渐懂得了季节性调整产品结构等各种市场化、现代化的思维意识及电商运营等能力,夏季卖腐竹、卖豆奶,冬天卖合渣。

宣恩的变化充分印证了,苏宁在此实践的一切,都是向着授人以渔的方向发展。

计划再升级 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

在今年7月与苏宁拼购签约建立“拼拼农庄”之前,河北邢台威县与湖北宣恩一样面临着农产品上行的困境——不过与宣恩的交通不便不完全相同,威县盛产秋月梨,因其水分非常足的特点,对物流运输要求极高,这也给线上销售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苏宁拼购则发挥大苏宁体系的产业联动,介绍了苏宁物流强大的冷链仓储经验供威县政府参考,并助力他们在当地建设了1500平米的冷链仓储基地,保证“威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带着晶莹的露珠走向餐桌,让消费者体验一手新鲜的“水果自由”。

解决了硬件问题,苏宁拼购更是对首次触网的威县秋月梨提供了“一对一”的精准指导:承接商户河北洺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往主要负责线下批发,没有美工、没有运营、没有客服,负责人杨同博只能亲自上,参照着别人的店铺依葫芦画瓢,但效果总不理想。

苏宁拼购工作人员不断鼓励他,从页面设计、产品上架,到日常参与活动、再到产品发货等,一步步手把手指导他们,微信群里满满的都是他们反复修改、沟通的聊天记录,电话也打了数百次。

“线上销售远不是‘拍脑门’就能完成的,更不是线下批发经验的简单复制。没有苏宁拼购的扶持,我们转型线上会更波折。” 杨同博充满感激。

从宣恩到威县,以及全国更多的县镇村,拥有着丰富物产却被各种各样的瓶颈制约着农产品上行……而拼拼农庄的到来,高效整合供应链体系,让更多农户和中小企业主直接通过拼购平台拥抱一线市场,同时苏宁拼购也反哺供应商,实现双赢。从拼基地到拼拼农庄,升级的是对原产地的帮扶力度,不变的是苏宁拼购一贯的产地直采,品质保证。

解决农产品上行的关键,就是要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循环,打造以农户种植为源头、消费者餐桌为终端的一体化闭环供应链。苏宁拼购“拼拼农庄”计划的赋能作用正在于此。

据媒体报道,在国家贫困地区,苏宁拼购已经帮助实现农产品上行3.2亿元,工业品下行5亿元。随着“拼拼农庄”计划持续发展落地,苏宁还将继续输出智慧零售能力,带领农民创业致富,助力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