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设想照进现实?罗振宇指出应对之法
2019-01-02 16:48:35 来源:洞察网
科幻小说里对未来的想象,不仅包含了对各种前沿技术的设想,更提出了在步入新时代以后可能面临的各种社会现象和伦理问题。就像好莱坞大片里经常就会设置这样的桥段:未来世界,机器人拥有了智能,开始试图反抗甚至统治、奴役人类。
短暂时间内我们暂时还看不到机器人能有如此智能,但初级的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慢慢渗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给一部分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失去工作。前段时间就有媒体称随着高速公路大面积的实行无感支付,越来越多的收费员开始面临失业。事实上,无感支付仅仅是高新技术中很小的一部分,未来随着无人车、智能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则会对传统职业工种带来更大的冲击。
一方面是人们对未来高科技遍布的世界存有向往,一方面则是不可抑制的内心恐慌。那么,人类的未来何去何从?近日,罗振宇在《罗辑思维》通过一列书单,为大家内心中最常出现的四个问题,一一进行了答疑。
第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会威胁人类吗?
罗振宇推荐《2001太空漫游》,该书重点讲述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分析。
这本科幻巨著塑造了一个名叫“哈尔9000”的人工智能,它没有具体的形态,只存在于宇宙飞船的电脑里。后来,它产生了自我意识,并且发现所有宇航员都有回地球的计划,只有它自己没有,飞行任务完成就意味着自己的“死亡”。于是,它决定让任务永远进行,干扰系统让飞船故障,甚至开始杀死人类。
基于这种情节,罗振宇指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怎么判断人工智能是不是真正拥有了智能?一种方法是:看它能不能成功辨认人类语言中的模糊性。比如,“桌子上放着一个篮球,它是由木头做的”,人肯定能明白“它”是指桌子,而人工智能却分不清“它”是桌子还是篮球。在2016年的一次测试中,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也只有58%的准确率。
而且,人类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是人工智能比不了的,就是“复杂度”:能够组合多个简单任务的能力。人类虽然不如计算机算得快,但既能做数学题,又能唱歌、打球。而人工智能,虽然在计算、记忆等单一技能上表现优异,复杂度却很低,比如Alpha Go虽然围棋水平顶尖,但它没有语言能力。所以,短期之内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会威胁我们。
对于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未来,很多科学家是乐观的,认为人工智能会让社会变得更好——医疗机器人能减少医疗事故,无人驾驶汽车能减少交通事故,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个更大胆的推测是,未来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分界会变得模糊,人类的存在甚至离不开人工智能,威胁也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第二个问题:如果超级人类诞生,会出现什么问题?
在罗振宇看来,美国作家格雷格·贝尔所著的《达尔文电波》从某些方面注解了对该问题的思考。
假如人类在一两代内,就能生出体能智力超群的孩子,会带来什么反应?这本书就带我们假想了这样的情况,不过,书中结果可能令你觉得残酷:普通人对这些超常的孩子感到恐慌,不但杀戮他们,还利用医学手段严密监控孕妇,希望阻止这样突然的进化。
这种进化情况并不是随口瞎编,而是有科学理论支持的。化石证据表明,自然进化中,很多物种在长时间内没有变化,却在某一个短时期内快速骤变进化完毕,之后又继续保持长时间不变。除了自然进化,近来的基因编辑技术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种迅速进化的可能。
面对超级人类,产生恐慌情绪其实是人类的本能:因为人类只能靠观察对方的外貌,判断“这人跟我像不像”来辨认同类,而无法用肉眼感知到基因层面。所以,一旦发现对方跟自己差别很大,保守的本能就会把他划分为“异类”,并担心会不会威胁到自己。即使理性上知道这是自己的后代,感性上依然很难克制对新事物的恐慌。
归根结底,对超级人类的思考,实际上是对“什么才是正常”的思考。通常,人们把“健康、普通”当作“正常”的客观标准,因为这样的人符合平均值,是社会的大多数。一旦有人大幅偏离了平均值,不论是更优秀还是更弱小,其他人看他就容易带上“不一样”的偏见。要解决超级人类引发的恐慌,我们就要学会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事物,不被第一眼的偏见所迷惑。
第三个问题:如果不得不星际移民,人类的发展会怎样?
对此,罗振宇推荐了 《遥远地球之歌》,书中描绘了极端情况及具体操作策略。
这本书中描绘了一种极端情况:太阳寿命耗尽将迎来超新星爆发,地球即将毁灭,人类被迫撤离,成为星际文明。但是星际移民面临了三个难题:去哪里都太远、确认的类地行星很少、类地行星不一定有适合人类的环境。书中给出了一个应对策略——让人类从优生优育、追求成活率和寿命的物种,转变为不追求长寿命、增加后代数量来维持的物种。
这种策略具体的操作是,宇宙飞船中不送成人,只运载冰冻胚胎。这样,飞船就更省能源,可以飞更远。如果发现一个行星可能适合人类,飞船就自动降落,先解冻一部分胚胎,由飞船上的人工智能教导他们,等到他们长大,建设好这个行星,再决定是不是把其他人叫醒。
星际移民如果成功,成为星际文明的人类会是什么样子?罗振宇提到书中的第一个推测,不同的环境会让人类分别演化,处在不同星球上的人和在飞船上的人,最终会变成完全不同的物种。而且,因为宇宙尺度极大,同一族群一旦在宇宙中分开,几乎永远不会再见。每一次分别,都可能是两个物种的分界。
另一个推测是,星际人类会形成全新的道德观念。这是因为从出生开始,新一代人类脑中就没有什么传统观念,甚至见不到亲生父母,没有家庭形态,那么伦理观念、两性关系一定和地球人大相径庭。并且,他们对很多基于地球事物的观念根本没有认同感,而会依据自己周围的事物,创造出新的文化和宗教。
第四个问题:时间旅行,对人类是好是坏?
罗振宇推荐了《永恒的终结》一书。在本书中,以一个时空穿越的故事作为引子,讲述了“选择当下”和“选择未来”的冲突,并作出了多角度分析。
首先,罗振宇提到了书中的畅想:人类在27世纪掌握了时间旅行技术,能回到过去修改历史,以消除眼前的危险。主人公哈伦就是一个“修正者”,利用时间机器调整、修正历史。后来,他与一个姑娘坠入爱河,为了跟她长相厮守,他违反规定,擅自修改了姑娘的人生轨迹,结果引发连锁反应,让自己的时空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中。
回到过去,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会不会出现悖论?最麻烦的情况就是,如果遇到过去的自己,会不会影响现在?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标准答案。
罗振宇分享了书中的结论:一旦出现了悖论的情况,现实就会自动调整,以避免悖论发生。比如,过去的自己见到了未来的自己,那么他会知道自己至少能活多大、未来职业是什么,知道了这些,他的行动就会和一无所知时有所区别,再微小的区别也会改变未来,导致未来的自己不再和过去的自己相遇,悖论也就不再存在。
当时间旅行成真,好处显而易见。能修改历史,就可以减小甚至消除过去的人为错误和自然灾难,让现在变得更好。但书中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它的副作用——这会让人习惯用修改历史来解决问题,甚至迷上当“上帝”的感觉,结果减少其他方面的投入。当人类最终掌握星际旅行的技术,抵达其他星系时,那里很可能已经被其他智慧生命占领了。人类只好退回到很小的格局内,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要不要去修改历史,其实是“选择当下”和“选择未来”的冲突。选择当下,就是通过修改历史解决当下的负面问题,保障现有的幸福和安稳。而选择未来,就不必强行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把目光放长远,忍受现有的负面状况,让万物遵从原本的发展规律,先苦后甜,给未来铺路。
相关阅读
- (2020-06-08)抬头有星空夜色更精彩 vivo奇遇星空纪录片正式发布
- (2020-06-08)"1688全球产地嗨播计划"入驻石狮 助推企业数字化经营新常态
- (2020-06-08)区块链发展近况:阿里、腾讯忙着布局,OKEx打造知识普及
- (2020-06-08)建行重庆市分行以新金融行动赋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2020-06-08)荐读|姚前、方兆本推荐序,通付盾董事长兼CEO汪德嘉新书《数字身份》全新上市
- (2020-06-08)飞泉小贷为消费“升级”,让借贷更容易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