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新闻 >

人大代表呼吁造地标产品,拼多多跟进助品牌升级

2018-03-18 17:04:59 来源:中国网

“希望电商平台不光帮商家卖货,更能打造一批地标产品!”3月17日,人大代表郭建华对记者说。

今年63岁的郭建华代表,来自河南开封,她鼓囊囊的行李箱里装着各种花生:生花生、椒盐花生、麻辣花生…… 这已是她第五年带着花生上两会。

郭建华说,“我希望老家开封的花生能够打出品牌,走向全国,成为河南的一张名片。”她的建议连续数年都是与农村有关的,今年她的建议主要包括推动农产品品牌化等内容。

在郭代表提出倡议的同时,她的老乡,开封汴东双创电商园受开封市商务局委托前往拼多多总部,洽谈电商助农农产品上行事宜,并介绍到郭建华代表带花生上两会的事迹。拼多多决定通过更多实际行动支持开封的电商助农工作,旗下的“拼品牌”团队将在开封市商务局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下,组织开封当地农特产品陆续上架拼多多,着手打造本地特产品牌化体系。

 

(小标)响应人大代表嘱托,拼多多助力打造地标品牌

“花生年年丰收了,还应该卖个好价钱!”郭建华说。她希望开封花生成为一个地域品牌,规模做大,销路更广,像河南信阳的茶叶、新郑的大枣一样成为一张名片。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这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的要求。

(图说:开封汴东双创电商园,当地特产花生打包准备销往全国。虽然品质好,但由于缺乏品牌包装,当地特产只能卖较低的价格。)

开封市市委、市政府及市商务局,积极响应中央的意见,呼吁全市各区县的电商产业园加入推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创建,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实施精准扶贫的发展格局工作中来。

开封汴东双创电商园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商务局的组织协调下,通过与拼多多平台的深度合作,多次协助本地农特产品大量上行。

3月15日开封汴东双创电商园受开封市商务局委托前往拼多多总部,洽谈电商助农农产品上行事宜,并介绍到郭建华代表带花生上两会的事迹。拼多多决定通过更多实际行动支持开封的电商助农工作,旗下的“拼品牌”团队将在开封市商务局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下,组织开封当地农特产品陆续上架拼多多,着手打造本地特产品牌化体系。

 

(小标)3亿群众,社交接力,带动9亿扶贫订单

乡村振兴,还要精准扶贫。农产品滞销,是中国农民的一根软肋,一年辛勤劳作后,却找不到渠道出售,极大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务农积极性。两会中,许多代表委员对如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进行了讨论。

农业专家指出,工业商品可以进行长尾销售,而鲜活易腐农产品是否能迅速销售,至关重要。这也成为能否扶贫兴农的关键点所在。

去年,有诸多农民在农产品滞销时短时间摆脱困境,一两周内,数万、数十万农产品一销而光。秘诀就在于电商拼多多的介入。

去年底,陕西乾县酥梨滞销,但当地74岁的老人郑志龙却在1周内,以高出市价一倍的价格,卖光了1.5万斤酥梨。他就是借助了拼多多爱心助农团队的力量。

(图说:人民日报关注乾县郑志龙老人卖梨后,拼多多爱心助农团队当即拍板,包销郑爷爷家的1.5万斤梨。)

 

爱心助农团队以高出市场价格一倍,即1元/斤的价格,全部买下郑志龙家中的1.5万斤梨,并将“郑爷爷的梨”放在APP的醒目位置推广,为其提供价值上万元的流量支持,最后在一周内全部售罄。 

仅仅是资源位推广,并不能带来如此快的销售速度。资源位不能一直挂着,一旦下了资源位,销量就会骤减。但是拼多多却做到了。

这得益于平台自身的3亿用户的社交力量,拼多多让农货订单裂变式增长,迅速解决多起农民的滞销求助。

每拼出去一单,就是把邓爷爷的梨滞销的信息分享给更多的人。信息的传播又引来更多买梨扶贫的人。这样,即使没有资源位的支持,邓爷爷的梨仍然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掌握了这一“拼多多模式”,针对各地农户的精准扶贫已经成为平台的日常工作。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农户,“拼多多模式”还建立了“爱心助农”紧急响应机制,针对全国各地贫困户遇到的农货滞销,联合商家溢价30%以上,到田间地头上门包销。过去一年拼多多共在扶贫助农领域投入34亿元,公益推广贫困地区的农货,帮助数百万贫困户解决“卖货难”。

 

(小标三)扶持新农人,让年轻人带来乡村新动力

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代表委员们也对人才振兴各抒己见。在南疆挂职了一年多的牛汝极委员提出,农民的素质以及农业农村的各方面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如何吸引、培育各种人才弥补人才的缺口,提高农民素质,是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

在扶贫助农过程中,拼多多也认识到,农货滞销的“应激式扶贫”并非长久之计,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有了人才,才能打造品牌,提升溢价,保障农民稳定的收入。

为此,拼多多支持大量青年农人返乡创业,孵化出“以果感恩”、“聚果生鲜”等一批“拼”品牌,帮助农民兄弟把优质农货卖出好价钱。

“以果感恩”创始人张银杰,就是在拼多多平台孵化出的一名新农人。此前,他曾在多家电商平台推广家乡的库尔勒香梨,销量始终难以提升,但在转战拼多多后,迅速通过预售制提前聚集起600万斤的香梨订单,帮助乡亲解决了销售大难题。

(图说:新疆库尔勒的香梨丰收,当地农民期盼有好收成也有好销路。)

此后,张银杰频繁参与到拼多多扶贫助农项目,并且带动乡亲们走起了公司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在拼多多模式的扶持下,更多的张银杰们迅速成长起来——浙江80后小伙江平创办的“果小鲜”,3个月带动村民卖出5000万元销售额;陕西90后小伙刘宇的“聚果生鲜”,一周内卖掉1.5万斤“郑爷爷的梨”,并和专家合作指导村民优化作物品种。

2017年,拼多多带动回乡创业青年5万多人,80后、90后的比例达到96.11%。而这些返乡创业的农人店铺在拼多多的帮扶下飞速成长,去年一年的营收增幅超过56%。

“拼多多等社交电商通过扶持新农人,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成农业产业链的‘造血’,抓住了精准扶贫的核心。”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表示, 精准扶贫的根本是让农民具备自主经营、自力更生的能力,拼多多的做法值得关注与大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