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新闻 >

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助推苏北绿色发展

2018-02-10 23:57:03 来源:中国网

—— 省政协十一届十九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构建苏北绿色发展增长极

吴晓蓓 (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

构建苏北绿色发展增长极,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生态合作发展,对有效连接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向东开放前沿阵地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一、加强对接合作,积极推动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主动对接鲁豫皖三省,完善跨省域协同发展机制。尽早将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拓展绿色发展合作空间。二、推动生态共建,优化淮海经济区生态环境。设立国家层面生态保护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环境监测预警、处理机制和土壤污染场地大数据。建立跨区域生态双向补偿制度、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制度。三、筑牢淮海经济区绿色发展基础。明确工业园区环境准入要求,健全企业安全环保诚信体系。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区域能源合作、城乡垃圾分类收集一体化和无害化处理合作。四、调优产业结构,让绿色经济成为区域发展新动力。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发展和富民增收。支持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交通运输枢纽、健康医疗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沿海产业带发展,支持宿迁、淮安“三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打造生态健康服务基地、内河航运中心。

立足资源禀赋 加快苏北绿色发展

徐大勇 (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

当前,苏北地区在绿色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建议:一、优先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空间管控,统筹推进苏北生态保护网和江淮生态大廊道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推进生态保护特区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加强沿海资源保护,形成生态竞争优势。二、系统治理环境污染。加快实施断面水质达标和提升整治工程,加大燃煤小锅炉整治力度,进一步提高钢铁、焦化、玻璃等行业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加快完成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详查。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化工园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淘汰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四、发挥生态要素优势。优化发展路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培育高新生态型工业,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形成具有苏北地域标识性的特色优势产业。五、制定绿色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财政补偿机制,制定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时间表,全面推广“生态+特色”模式。

苏北产业发展要走绿色发展之路

汤燕雯 (代表省工商联)

为推动苏北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建议:一、提高认识,深入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和生态环境建设,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二、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激励支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将环境污染损失占GDP比重和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增速纳入考核体系,加大对苏北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投入力度。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托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立足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特色,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新建一批省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与产业配套驱动,不断释放集聚效应。培育、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型品牌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推动并实施产业品牌创建工程,培育挖掘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成套、系统总集成、工程总承包等生产经营业务,提升配套产业和产品的协作能力。

高水平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王 昊 (代表政协徐州市委员会)

加快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对助推徐州乃至全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把徐州产业发展纳入全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以工程机械为重点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夯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科技基础。二、完善城市功能,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城市双修”试点和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进一步提升徐州国家铁路枢纽地位,支持徐州打造“汉文化”品牌。三、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对外对内开放水平。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建设辐射淮海经济区的金融机构集聚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开展黄河故道流域土地综合整治,编制实施黄河故道流域片区土地利用规划。加快建设航空口岸、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规划实施徐(宿)连运河等重大项目,共建中西部地区战略出海口。四、聚焦民生民计,提升群众获得感。构建长效脱贫、稳定脱贫机制。建设一批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创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城市。增加三级医院规划数量,在高水平专科医院、医学临床重点学(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予以重点扶持。支持徐矿集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五、加强生态建设,构筑可持续发展新基础。积极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打造生态景观、新型城镇、经济发展、综合交通、文化旅游“五个走廊”。开展“矿地融合”创新试点,打造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