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新闻 >

停牌遭误读 为海航系公司跌停喊冤:公告为准,标题害人!

2018-01-22 22:27:15 来源:搜狐财经

1月22日,海航系个股集体大跌,截止收盘,A股海越股份、海航基础、海航创新跌停,海航投资、东北电气等公司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作为一直关注海航系上市公司的投资者,研客君复盘分析了一下1月22日海航系股票大跌的原因,客观说应该是市场对海航整体流动性担忧的一次集中体现,但为何偏偏在22日这天出现集体跌停,其实总结就4个字:标题害人!

媒体标题移花接木 误导投资者

近期,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接受了海外主流媒体路透社的采访,整篇采访篇幅不长,不到2000字,核心就两点:

1、承认了海航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问题;

2、但他更强调的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继续支持海航;2018年海航将更专注整合,降本增效,成为世界级企业是海航不变的目标。

1月18日,路透在其中文公众号“路透晚报”上,以《独家:流动性捉襟见肘的海航料迎来峰回路转—董事局主席》的标题发布采访内容。从路透发布的标题可以看出,标题与受访者原意大体保持一致,强调“峰回路转”。

然而1月19日,国内部分媒体在转载报道时,标题却变成了《海航系五家上市公司接连停牌陈峰承认流动性难题》(注:“但表乐观”四个字是媒体后加上去的)。

仅时隔一天,国内部分媒体在转载报道时,就玩起了移花接木的把戏,从标题上把“海航旗下上市公司停牌”和“陈峰承认流动性难题”结合了起来,让不熟悉真相的吃瓜群众,误以为海航上市公司的停牌,是因为出现了流动性难题。

要知道,从新闻专业性的角度而言,这篇文章讲的其实是两个事情,但却通过“二合一”的方式,用一个长标题去误导读者,这是很主观和不专业的表现。

随后有媒体用同样的操作手法,又把海航上市公司停牌,跟海航欲售海外资产的传闻联系到一起,其专业性同样值得商榷。

其实,涉及上市公司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另外4个字:公告为准。若有心人把海航5家停牌公司的停牌公告做个简单梳理,那谣言就也就不攻自破了。

若是因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出现了会影响上市公司的重大情况,一般情况下其实质控制的公司会集体临停。但海航在A股共有10家上市公司,目前停牌的仅有5家,且是3个月内先后停牌,停牌原因也公告的一清二楚。如下表所示:

股票代码公司简称停牌时间停牌原因

000796凯撒旅游2018年1月19日正在筹划涉及本公司购买资产相关的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构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000415渤海金控2018年1月17日股东方海航资本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可能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

600751天海投资2018年1月16日控股股东海航科技筹划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600221海航控股2018年1月10日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不确定该事项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000564供销大集2017年11月28日经初步判断,本次重大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自2017年12月12日上午开市起转入重大资产重组程序。因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范围较广、规模较大,涉及商讨事项较多。

把海航停牌的上市公司公告梳理后得出结论:海航旗下最早停牌的公司是供销大集,停牌时间是去年11月底。而其余几家公司,每家也都给出了具体停牌的原因:重大资产重组或重大事项。

其中,凯撒旅游、海航控股、渤海金控对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尚未确定,天海投资、供销大集已经表示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交易对象,渤海金控和天海投资表示重组涉及控股股东,其余3家公司则未做具体说明。

由此可见,本来是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按照交易所规定的信批规则各自停牌的常规动作,却被部分媒体误读为“集体停牌=流动性难题+出售海外资产……”。

上周五(1月19日),证监会刚刚通报了2016年以来查处编造传播证券期货虚假信息案件情况。从违法主体上看,个别媒体、自媒体工作人员为吸引眼球屡次作案,最近两年此类人员涉案数量占到此类案件总量的71%。

证监会表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属于严格禁止的行为,证监会将继续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严密盯防、严肃查处,涉嫌刑事犯罪或者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

那么,导致海航旗下上市公司几个交易日损失近百亿的标题党们,证监会是不是也应该严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