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车展降温折射车市“寒冬” 汽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2018-11-19 16:38:38 来源:北京日报

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日前开幕。面对全国车市销量下滑的“阴影”,本届车展显得低调了许多,各家带来的重磅车型锐减,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缺席,客流上也失去了往年的红火。汽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合资和自主车企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重磅车型数量减少

11月的“花城”广州温暖如春,但车展气氛显得有些寡淡。没有了印象中的人挤人,各家车企的发布会、歌舞表演也少了很多。“很多车企的发布会都是半小时潦草收场。”媒体日上,记者们明显感受到了车展的降温。

今年7月以来,车市走势低迷。今年1月至10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82.6万辆和228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4%和0.1%。10月当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3.4万辆和23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1%和11.7%。中汽协会副秘书长姚杰表示,今年全年实现正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预测成真,意味着中国乘用车市场年度销量将出现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销量下滑。这也无疑影响了年末的广州车展。

本届广州汽车展展会规模达24万平方米,共有全球首发车48台。尽管重磅车型减少,但为年底冲销量提气,各家车企也还是发力推出了一些车型。比如,全新宝马X5亚洲首发;一汽丰田全新旗舰轿车“亚洲龙”Avalon首发亮相并开启预售,将在2019年正式上市。此外,本届车展特设豪华车展厅,保时捷、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欧美顶级豪华品牌集中亮相。其中,中国首发的保时捷Cayenne第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Cayenne E-Hybrid备受关注。

合资自主抢食对手“蛋糕”

本届车展上可以听到很多对“市场饱和”“减量竞争”“增量转存量”等说法的讨论。实际上,从各家发布的产品来看,更多的不是寻求开辟更大市场,而是默默抢食对手的“蛋糕”。

国内车市最火的车型当属SUV,尽管整体销量增长也在放缓,但依旧被各家视为“救市”希望。SUV一向是自主品牌的优势,如今合资车企也在该领域发力。上汽通用雪佛兰除了国内首发中高级旗舰轿车全新迈锐宝XL,更带来全球首发先导概念版SUV FNR-CarryAll,要布局全谱系SUV市场;北京现代大型SUV第四代胜达首发亮相;大众明年将向中国市场再推3款全新SUV车型。

尽管中国车市遇到“寒流”,但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各国车企不敢有丝毫松懈。

“用户需求持续升级,SUV市场更加细分,我们瞄准年轻的新中产阶层人群对家庭用车的需求,推出第四代胜达。”北京现代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也表示:“展望未来中长期,我们仍然觉得中国的汽车市场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现在看到的车市下滑只是一个暂时现象。”

随着国家汽车政策越来越开放,自主品牌面临更大压力。1月至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09.1万辆,同比下降3.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9%,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但各家自主车企并没有放弃“品牌向上”,在中高端市场中对价格“天花板”做出试探。

比亚迪长轴距大五座旗舰SUV全新一代唐燃油/双模五座版亮相广州车展,宣布正式上市。从给出的价格来看,DM五座版补贴后的售价也超过25万元。诞生就定位为豪华品牌的领克和WEY也纷纷亮相。据悉,长城汽车WEY品牌首款车型VV7,两年累计销量已突破10万辆。

此外,在轿车领域,自主与合资的对抗也在继续,如北汽集团发布了自主品牌新款产品B级轿车绅宝智道,称将与日产轩逸、现代名图正面对决。

多数造车新势力缺席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和75.6%。相比于整体车市的低迷,新能源领域绝对是“寒冬”中的一枝独秀。

本届广州车展国内外参展车企共展出新能源汽车150辆,其中国外企业展车44辆。北汽新能源即将推出的全新A0级纯电动跨界车型EX3量产车首次亮相;主场的广汽新能源带来了全新的纯电动车型AION S,定位为紧凑级车型;现代汽车今年年初量产上市的氢燃料电池车NEXO参展;长城汽车全新电动车品牌欧拉首次亮相国际车展……

提到新能源汽车,就不能不说造车新势力。但意外的是,最爱造势的他们本届车展声势却很小。相比于4月北京车展的全部亮相,此次大部分品牌集体缺席。到场的小鹏、蔚来、威马等几个品牌,都有产品落地,算是在新势力中跑在前头的品牌。其中,小鹏汽车首次亮相广州车展,宣布小鹏G3将于12月12日正式上市。

新能源无疑被各家车企视为未来出路之一。按照大众的计划,到2020年,其在华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万辆,预计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20%。此外,丰田计划在2020年左右,在全球市场推出10款全电动汽车,并在2030年实现旗下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年销量100万辆左右,而中国将成为丰田纯电动计划的第一阵地。(董禹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