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乐视汽车高管来去匆匆 谁与贾跃亭同行?

2017-08-03 11:09: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乐视汽车几乎没人了”,一位已经离职的乐视汽车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网记者透露,“在我离开时,高管团队只剩下傅振兴、高景深、吕征宇这3位(乐视汽车中国)副总裁”。

早在去年10月,位于大洋彼岸的FF就已经遭遇高管“离职潮”。据外媒曝料称,“10月,有6名高管相继辞职,涉及法律、金融、战略、公共关系和政府事务等部门”。

昨天(8月2日),一则“建行加入追债大军”的消息,再次将贾跃亭和乐视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消息称,此次“查封、扣押或冻结乐视网(300104,股吧)贾跃亭、乐视控股、贾跃民共计价值人民币2.5亿元财产”,其中,“贾跃亭所持乐视网股份已全部轮候冻结”。

贾跃亭的财务状况如此,而与此“相映成趣”的是,自今年年初以来,乐视高管“离职潮”在旗下各“子生态”持续上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已经有20余位乐视高管离职;其中,汽车板块又是最疯狂的一个。

2016年北京车展前,丁磊和张海亮首次双双亮相乐视汽车发布会

继原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全球副董事长、中国及亚太区CEO丁磊离职后,从5月开始,刚刚履新乐视超级汽车全球CEO不到两个月的张海亮也“消失”在公众面前;紧随其后,乐视汽车中国首席技术官牛胜福被曝离职……

“乐视汽车几乎没人了”,一位已经离职的乐视汽车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网记者透露,“在我离开时,高管团队只剩下傅振兴、高景深、吕征宇这3位(乐视汽车中国)副总裁”。

遥望3年前(2014年),贾跃亭宣布“进军”造车领域起,依靠“高薪加期权”迅速地打造了一支高调、招摇的所谓“乐视汽车高管军团”。包括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吕征宇、原一汽-大众某下属企业生产总监弗兰克·施特则(Frank Sterzer)、原广汽吉奥总经理高景深、原上汽集团(600104,股吧)副总裁丁磊、张海亮等传统车企的高管陆续加盟。

在上述人员中,尤以上汽集团两位原副总裁丁磊和张海亮尤为引人关注。在张海亮宣布加盟乐视的当天中午12点30分,贾跃亭兴奋地在微博上留言,“丁磊+张海亮,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中国最牛的两家主机厂领头人汇聚到LeSEE,超级汽车梦之队无敌了。”

贾跃亭微博留言截图

不过,对于乐视等互联网企业的“挖角”,上汽集团某高管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曾毫不留情地说,“挖走我几个人就想造车?”在他看来,汽车是一个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研发、生产、检验和检测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团队协作,“挖走某个环节中的一、两个人对企业来说影响不大,毕竟我的团队还在,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证汽车产业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车企都更看重团队的打造。以自主品牌为例,据江淮汽车(600418,股吧)方面介绍,其拥有一支近4000余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覆盖了整车、核心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开发、试制试验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正向研发体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CEO安聪慧还曾举过一个实例,“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总投资62亿元,拥有1000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其中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外籍研发人员就有近3000人”。

有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感叹:“对比传统车企的做法,乐视汽车依靠"挖角"组成技术团队暗藏风险和隐患”。在他看来,建立在资本上的“挖角”行为,一旦遭遇资金断裂便难以为继。正如该人士所言,去年年底,乐视遭遇资金链条断裂危机后不久,就有媒体曝出丁磊离职的消息;尽管当时遭到丁本人的否认,但过了三个月后,双方“分手”消息被坐实。而贾跃亭引以为傲的“无敌梦之队”中的张海亮,因久未露面被质疑后,给外界的最新回复是:“正在美国"休假+出差"。”或许张海亮也在学丁磊,正等待“合适”的时间公布离职消息。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位于大洋彼岸的FF就已经遭遇高管“离职潮”。据外媒曝料称,“10月,有6名高管相继辞职,涉及法律、金融、战略、公共关系和政府事务等部门”。对于离职原因,一位已经离职的FF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家公司没有真正的领导力,美国这边的一切都是由中国那边(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LeEco)决定”。

乌尔里希·克兰茨(Ulrich Kranz)正式加盟法拉第未来

即便如此,“撤”到美国的贾跃亭仍在“招兵买马”。上个月,贾跃亭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被誉为“宝马i系列之父”的乌尔里希·克兰茨(Ulrich Kranz)正式加盟法拉第未来(FF),出任首席技术官(CTO)。据外媒报道,加盟FF的乌尔里希·克兰茨第一时间表态,“自己短期目标是让FF91上路,向世界证明FF不仅有能力量产电动车,而且能量产高品质的电动车”。那么,乌尔里希·克兰茨真的能兑现其承诺:实现量产FF91上路之后再考虑离开贾跃亭和FF吗?

或许,贾跃亭转战美国后,FF会有更多的主动权;但是在高管团队的打造上,乐视似乎还在沿用以往的“老办法”。在资金富裕的情况,尚且可以“挖角”成功;尚若“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一直无踪无影,谁又愿意陪贾跃亭一道在其实现“造车梦”的道路上“蒙眼狂奔”呢?(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跃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