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气囊门“余震”目前已有所减弱
2017-07-14 15:00:15 来源:中国汽车消费网
高田安全气囊缺陷问题一度成为中国汽车密集召回的罪魁祸首,并于去年将汽车召回潮推至最高峰,众多汽车品牌尤其是日系品牌密集召回。目前,高田气囊门“余震”已有所减弱。
从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发布的召回信息发现,涉及安全气囊问题的汽车召回明显减少。自高田于今年6月26日申请破产以来,现代、三菱、玛莎拉蒂、奔驰以及宝马等五个品牌在近十天里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七起召回计划,仅有奔驰其中一起召回涉及安全气囊问题召回,涉及车辆为1479辆。
今年上半年,大众、本田、铃木、宝马、劳斯莱斯、雷克萨斯、沃尔沃、保时捷、英菲尼迪等多个品牌在国内因气囊安全问题实施召回,涉及约107万辆。由于问题气囊汽车召回数量有所减少,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减少22%,约468万辆。去年,国内召回汽车数量翻倍增长达到高达1179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因气囊和安全带问题召回的数量排在首位,涉及汽车为643万辆。在去年汽车召回量前十名中,日系品牌占了六席,日系召回量占了总量的六成以上,原因大多“祸起高田”。其中,本田以384.5万辆的召回数量在2016年中国市场名列第一,涉及车型包括雅阁、奥德赛、飞度、思域、思铂睿等。而在2015年,在总数达到554.9万辆的国内召回汽车中,因高田气囊召回的日系车就超过253万辆。
除了日系车深受高田问题气囊“祸害”,宝马等豪华车也不能幸免。宝马在今年2月6日对41385辆汽车发出的召回令中明确指出,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的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上述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
泰博英思(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汽车行业总监孙木子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高田气囊事件已发酵多年,目前相关车企受此影响逐渐减弱。最近几年,日系车在华的销量持续攀升,由此可见,受气囊召回影响到购车热情的消费者甚少。由于气囊并非核心零部件,国内消费者对气囊门召回相对冷静,没有一些海外市场反应那么激烈。与此同时,日系等车企应该也会积极寻找其他气囊制造商来替换掉高田。
今年1月,高田承认隐匿安全气囊会致命风险长达15年,同意支付2500万美元罚款,另加1.25亿美元对受害者家属的补偿,以及8.5亿美元支付汽车制造商召回的成本。截至2017年5月,因为高田气囊存在安全隐患,本田、丰田、日产、宝马、奔驰、特斯拉等19家汽车制造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召回缺陷汽车高达1.2亿辆。截至5月,日本国内涉事的高田气囊召回率仅70%左右,召回最早将于2019年年底结束。
因不堪承受大规模召回所增加的成本,拥有84年历史的高田公司日前已在日本和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国内宁波均胜电子(600699,股吧)(600699.SH) 子公司KSS Holdings, Inc.(下称“KSS”)欲以不高于15.88亿美元收购高田,但收购意向不包括高田气囊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业务。同时, KSS 将与客户集团签署相关协议保证与高田安全气囊召回事件的风险隔离和未来订单的可持续性。
相关阅读
- (2020-06-08)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 抓实抓好新能源汽车安全工作
- (2020-06-08)童锁标签压印或引误解 奔驰召回消除安全隐患
- (2020-06-08)头部气帘药剂受潮存隐患 宝马召回消除安全隐患
- (2020-06-08)关于“家庭摇号”15问 转给未成年孩子可以吗?
- (2020-06-08)现有摇号次数或轮候时间将转为积分累加 向“无车家庭”优先配置
- (2020-06-08)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 做好宣传推广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