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深度对比“5·30”:7大异同点预判后期

2015-05-29 08:00:5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单日暴跌6.5%,跌幅等同于8年前“5·30”惨案,这不是一场梦,这就是过去24小时内,A股又一次迎来的深度回调。周初投资者还在亢奋享受泡沫,周尾便勾起了“5·30”行情的记忆。

虽然历史不会简单地复制,但在几乎同一时点,同一跌幅,到底存有多少的共同点,又有多少不同点,需要让浮躁的情绪平静下来细细辨别。经历了疯狂,也经历了洗礼,只有抓住行情本质内因,才能在风雨后见到真彩虹。

市况对比:跌幅不及 放量远超

长阴暴跌,沪指单边成交1.25万亿元,创历史天量,伴随着量能的放大,沪指昨日下跌6.5%。《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注意到,进入二季度以来,A股明显进入了加速放量上涨的节奏,成交金额也较一季度有着大幅增加,沪市单边日均8500亿元左右成交成为常态,更有多日单边成交突破万亿元。而昨日,沪市1.25万亿元则创造了历史最高。

而2007年“5·30”当天也是不折不扣的放量下挫,当日沪指大跌6.5%,对应成交高达2755亿元,是2006年日平均成交额242.5亿元的11倍。同时,2007年5月沪市日平均成交也有2206亿元之多。由此不难发现,“5·30”大跌时,市场仍处于明显放量阶段。

不过,从跌停数量来看,昨日两市近500只个股跌停,约占个股总量的18%;而在“5·30”当日,则有近800只个股跌停,占比接近60%。不难看出,“5·30”暴跌更加彻底。

周期对比:时点相近 形态相似

缘何昨日暴跌令投资者会直接回想“5·30”,原因很简单,昨日是5月28日,虽然无法完全切合2007年5月30日,但考虑到5月30日休市的缘故,此次暴跌的时点与“5·30”时几乎同步。

在此次暴跌之前,A股持续上涨时间也与“5·30”之前相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数据发现,进入2015年,主板沪指在3月上旬之前处于高位整理,消化2014年11月降息后巨幅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而到了3月中旬之后,股指开始持续地上涨,鲜有调整。

而在2007年,主板同样在3月之前,处于高位震荡,也在消化2006年下半年的获利盘,进入3月中下旬,沪指进入不回头的猛涨态势,可以说,在暴跌前的上涨过程中,此次与“5·30”之时,也达到一定相似程度。

此外,从股指的涨幅来比较,2007年1月4日至5月29日,沪指累计涨幅达到62.02%,而2015年1月4日至5月27日,沪指的涨幅为52.77%,从暴跌前的绝对涨幅来看,2007年走势显得更加疯狂。

环境对比:本轮市场化调控管理层更宽容

进入本月股指狂奔的阶段,其实官方媒体已开始提示风险。

从5月4日开始,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三大官方媒体同时警示A股风险,这一幕相当罕见。

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一直对降杠杆、伞型信托以及不合规的配资进行查处,证监会更是宣布对六类操纵市场行为进行重点打击。从表态来看,监管层采用了更多的市场化手段来推动牛市更健康、规范地运行。

而在“5·30”时期,监管层的态度则强硬许多。

2007年5月11日及5月23日,证监会两次发文,都采用了“买者自负”这样的措辞。遭到市场无视之后,提高印花税这样的“撒手锏”就不期而至。

估值对比:整体市盈率仍低于“5·30”

再从估值水平来比较,截至昨日收盘,深市整体平均市盈率为60.59倍。其中,深市主板为37.38倍、中小板为75.21倍,创业板市盈率则达到129.86倍;而整个沪市平均市盈率则只有21.97倍。

2007年“5·30”时,沪市的平均市盈率超过40倍;深市平均市盈率则在60倍左右,在6124点时,沪市平均市盈率攀升至69倍,当时中信证券市盈率为48倍,海通证券为39.34倍。

直观数值对比,目前A股估值相较“5·30”时期,并不算高。

信达证券日前也分析指出,在2007年5月29日,即“5·30”暴跌前一天,以当天收盘价计算的PE估值分布图,显示出当时蓝筹股相对较为低估。但是,当前的蓝筹股PE估值则相对平均水平更低。

诱因对比:

加印花税乃大杀器影响远超汇金减持

与“5·30”是由突发事件引起,整日股指低开低走不同。昨日的大跌,并无实质性重磅利空。

昨日早盘,沪指还处于上攻阶段,午市收盘前开始出现小幅回调。到了中午,根据港交所披露信息,汇金于26日减持工行、建行合计逾35亿元,年内首度减持四大行。不过35亿元的资金对于如今的市场来说仅是“九牛一毛”。

而在2007年,财政部5月29日晚间宣布,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

上调印花税消息一出,5月30日沪指低开低走,暴跌6.5%。

龙头对比:中小票均为杀跌重灾区

从昨日市场表现来看,前期暴涨的小盘股和次新股成为市场杀跌的主要对象,更不乏盘中“闪跌”20%的个股。

次新股中以鹏辉能源为例,该股上市股价一直处于涨停状态,几乎一直无量封涨停,昨日收盘前夕,该股依旧死死封在涨停盘上,但就在最后5分钟,该股突然打开涨停,直线跳水到跌停,全天振幅高达20%。

鹏辉能源只是次新股暴跌的代表,鲍斯股份运达科技普丽盛以及金雷风电等数十只个股均完成了一次“20%的大跳水”。

同样,之前遭到爆炒的安硕信息全通教育等小盘股,昨日虽然没有跌停,但是这些个股早已先于大盘调整,短期跌幅巨大,周跌幅排在跌幅榜前十。

而2007年“5·30”时期,当时领导市场的,也是小市值个股和题材股,重组题材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热点。而在最后“5·30”到来的时候,这些被爆炒上天的个股,出现连续的暴跌,比如新华光(现名光电股份)、东华软件茂业物流等。

杠杆对比:融资超2万亿 放大波幅

目前的牛市,其实是货币宽松下形成的“水牛”,特别是融资高杠杆的推波助澜,使得资金源源不断流入,推动股指前行。

今年5月20日以后,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关口,之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之上。

而在2007年,新股民疯狂入市成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当时开户数每天的纪录不断被刷新,社会闲钱不断流入股市中。

数据显示,2005年7月~2006年10月,我国居民储蓄资金少增大约3000亿元。而从进场情况来看,2006年股票型基金净增约1000亿元投入。

不难看出,在融资融券、伞型信托等作用下,如今市场杠杆远高于2007年,资金面更为充裕,同时资金面风险也更大。

结论:历史规律显示 反弹是大概率事件

通过7项对比,其实不难看出,虽然大跌的时间点、跌幅与“5·30”相似,但是监管层目前对A股的态度是控制和纠偏,防止非理性的炒作持续存在;而并非像2007年那般,抑制垃圾股炒作,甚至不惜运用行政手段打压股市。而此次,市场化的力量让A股完成自我调整,这有利股市未来的运行。

而从历史规律来看,单日暴跌次日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几乎是十拿九稳,目前单日暴跌已现,不必恐慌。

本轮牛市尚未走完,这是共识,目前最大分歧就是是否到了阶段性高点,即中期头部。

那么,判断中期趋势,下周初的走势至关重要,如果下周初走弱,那么中期头部成立,未来三个月看淡。如果下周初继续保持强势上行,那么市场仍旧在原有上升通道中,创新高可期。

操作上,牛市中的调整,通常都是由快速暴跌完成,因此恐慌不可取,切忌盲目追涨杀跌。高杠杆要慎用,指数越上涨,越应降低杠杆,甚至是不用杠杆。此外,牛市的大顶很少是尖顶的形式,反复上冲挑战某一压力线未果,才会构成最终的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