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战“疫”点燃新消费 “互联网+教育”跑步入场

2020-03-06 08:54:09 来源:证券日报

主持人于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初步呈现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过,在继续保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不懈怠的基础上,全社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进一步部署加强“六稳”工作。通过积极帮助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实现稳外资,通过基建、新基建实现稳投资、稳预期,同时,会议还提出为个体工商户纾困,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为此,本报记者从以上几个方面采访专家,进行深度解读。

本报见习记者 昌校宇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对多方采访发现,全民“宅家战疫”的首选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消费模式,诸如学习靠网络课程、看病靠在线问诊、三餐靠生鲜配送等。这也使得“宅经济”逆势火热,甚至撑起了今年国内春季档消费的“半边天”。

“互联网+教育”跑步入场

“互联网+教育”是支撑“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手段。河南省信阳市某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网络学习需要更强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她认为,一定程度上,自觉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更有效。

王老师进一步解释,“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偏小,再加上学习的自觉意识不强、自控能力较弱,导致线上教学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对于老师来说,学校领导对老师的要求比平时更高、更严,工作日除了当‘主播’外,还要统计、上交学生的学习日志和健康信息表。”

作为学生家长,河北省邯郸市靳女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她家里有两个孩子,分别上小学二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平时通过线上学习。

靳女士对“互联网+教育”模式比较满意,她说:“总体效果不错,老师也比较为孩子考虑。一方面,孩子网络学习需要使用各种电子产品,但这些产品对眼睛不好,所以老师尽量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缩短上课时间。例如,数学一节课一般仅需20分钟左右,语文课也尽量控制在40分钟以内。另一方面,与学校直接挂钩的网络课程均不收费,且正在上中学的孩子的学习都没落下。此外,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成本也省下了。”

“互联网+医疗”强势出击

“宅在家”让“互联网+医疗”模式“有点火”。记者了解到,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丁香医生、微医、阿里健康等10多家线上医疗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向大众科普疫情防护知识,并联动全国的医生、专家展开线上问诊、心理援助等行动,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寻医问药。

京东健康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一些数据,以便大家对“互联网+医疗”模式有更清晰的认识。他说:“1月26日以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平台累计服务用户超过380万人次,日均问诊量在10万左右,高峰时期1小时之内就可接到问诊需求近1万人次;自2月6日开放全部科室免费问诊后,京东健康免费在线问诊平台的访问用户数增长了近一倍。北京是在线问诊用户数最多的城市,其次是武汉和上海。”

针对此次疫情,1月26日,京东健康上线“防范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费在线问诊平台,面向全国各地区出现咳嗽、发热、乏力、腹泻等症状的用户,免费提供医生咨询服务;为寻求心理帮助的人们、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也提供了免费的心理疏导热线服务。

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1月23日至1月30日),“互联网+医疗”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涨幅达31.28%。不得不说,市场需求激增,加之相关扶持政策,疫情刺激下的“互联网+医疗”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互联网+生鲜”爆发生机

2019年一路被唱衰的生鲜电商,却在疫情中抓住了重焕活力的机会。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为了防疫安全,诸多之前习惯前往线下超市和菜市场采购生鲜果蔬的消费者,转而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新用户,加之“原住民”——年轻人用户,全民掀起网上“抢菜”热潮。

在此背景下,生鲜电商平台迎来从未有过的订单激增。据微信小程序官方数据显示,仅1月24日至1月31日期间,小程序生鲜果蔬业态交易笔数就增长149%,社区电商业态交易笔数增长322%。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互联网+生鲜”成为“宅经济”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从美团处了解到,2月19日,美团发布了《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整体展示了人们因居家防疫不出门,将购物重点转移至外卖平台后,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模式的变化。其中,包括蔬菜、肉、海鲜等在内的食材类商品平均销量环比2019年春节增幅达200%。

上海市闵行区的居民华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家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通过‘互联网+生鲜’解决。前一天用手机在相关电商平台上下单,第二天在约定时间等配送员电话,然后到小区大门口将生鲜果蔬拿回家,这一套流程已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虽然商品总价略高于超市,但涨幅在我的接受范围内,而且也更安全。”

对于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宅经济”带火了“互联网+”板块下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生鲜电商、远程办公和视频娱乐等几个细分“赛道”。但是,企业若想长远发展,必须抓住用户的痛点需求,比如线上办公协同效果不佳,在线学习效率不高,未来哪个产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走的更远。当下被点燃的“宅经济”启发了互联网产品需要深度下沉,围绕用户痛点打造更成熟细致的商业模式,提高用户体验,不要让产品沦为疫情之下的一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