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易纲: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2019-09-25 08:20:18 来源:北京商报

近期全球多国掀起降息潮,市场对于中国是否会跟进降息的讨论升温。9月24日,央行行长易纲对此回应称,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我为主”,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急于有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的表态延续以往货币政策基调,再次体现了不从需求端进行短期经济刺激的决心。目前通胀压力、房地产调控等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接下来货币政策大概率会保持平稳,而降息最早的时间窗口或要等到11月初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之时。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于宽松、美联储开启年内第二次降息、欧洲央行重启了QE(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我国是否有必要降息?货币政策取向是否会进行调整?这些问题引起市场高度关注。9月24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易纲对此进行了回应。

易纲表示,美联储、欧洲和日本央行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央行,最近货币政策的取向,一个是降息,一个是重启QE。中国是一个大型的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因此,货币政策也主要是“以我为主”,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来进行预调和微调。

结合我国目前经济状况来看,易纲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处在合理区间,物价也处于比较温和的区间。在转型升级中遇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因此,综合分析中国国内的形势和国际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既要稳当前,又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速度和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大体相当、大体匹配,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易纲强调,“我们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

诸多因素不支持大规模降息

央行此次关于货币政策的表态透露出哪些信号?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的表态整体还是延续了此前有关货币政策稳健,保持定力的政策基调。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央行的表态再次体现了不从需求端进行短期经济刺激的决心,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从货币政策本身来看,全球降息潮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打开,但绝不代表中国就有必要在短期内进行较大幅度的降息。“当前市场流动性保持平稳;稳增长的同时也需要稳杠杆、防风险;物价存在结构性通缩和通胀压力并存的局面;货币传导机制仍然有待进一步通畅,以上诸多因素都不支持大规模降息。”

他表示,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下,中国经济韧性是足够的,在实施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前,仍然存在较大的结构调整空间。

江海证券资产管理投资部研究主管吉灵浩认为,除了货币政策基调并未真正转向宽松以及通胀压力的掣肘外,是否降息还需要考虑到汇率的约束,降息会导致汇率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占款流出压力加剧,导致国内流动性被动收紧,但越宽松汇率压力越大,使得央行陷入货币政策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央行不会轻易宽松。同时目前房地产调控仍是从严态势,金融和实体防风险仍是政策的重要诉求,降息的信号意义过强,除非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否则央行不会轻易动用降息的工具。另外,目前从经济基本面上看,虽然下行压力还在,但央行认为并没有跌破合理区间。

观察11月降息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两次MLF到期的时间窗口都没有降息后,近期市场的降息预期开始下降,央行最新表态也似乎给降息预期再次降温。

“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大概率会保持平稳,四季度是否会宽松需看经济数据的走势以及降准的效果如何,下一次降息最早的时间窗口也要等到11月初MLF到期之时。不过我倾向于认为可能年内都不太会宽松了。”吉灵浩如是说。

9月17日,央行缩量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2000亿元,操作利率未变,维持3.3%。9月17日MLF到期后,下一次MLF到期要到11月5日,届时央行续作情况则可能成为又一重要的降息时间窗口。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将会观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报价结果相机而动。

陶金认为,当前央行最重要目标肯定是“稳增长”,但通胀的压力和房地产调控的要求同时也对货币政策形成了实质性限制。央行大概率会保持当前货币政策方向,在持续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适时逆周期调节,其中可能对政策利率进行微降,以保持流动性充足。

“短期内更为重要的是,持续关注物价波动情况,若9月CPI平稳,则可能出现降息。若CPI同比进一步上升,短期内降息的概率将显著减小。四季度和明年初,PPI等物价存在翘尾因素,很可能由负转正,同时经济增长也可能触底回升,大规模降息的概率将更小。”陶金如是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认为,四季度政策利率(MLF、TMLF)有调降的空间和必要。从外部看,随着美联储今年内两次降息,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降息并重启宽松货币政策,为我国央行降息提供了空间。从内部看,目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工业生产、投资和消费增速放缓。因此,及时、适度调降政策利率,有利于通过LPR机制直接有效降低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对于稳定和扩大内需,确保四季度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未来,央行仍会采取降准或定向降准方式,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但不会采取“大水漫灌”的全面降息的方式,去刺激资产价格。“靠货币刺激实际上带不来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靠的是经济转型,知识经济为主,靠的是大健康、大消费等贴近民生的新经济发展方式,货币政策需吻合目前我国经济实际状况。”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