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上市公司影视作品提前点映引争议 算内幕信息吗?

2019-08-08 09:01:16 来源:证券时报

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刷新国漫票房纪录,也让光线传媒的股票再次因超预期的爆款电影而上涨。

《哪吒》的最早点映日期是7月13日,正式上映日期是7月26日,但光线传媒股价最近的一波上涨趋势,启动于7月15日——正是“提前点映”后的首个交易日。以至于在电影正式上映前,就有券商发布研报直言,“建议投资者参与爆款影片《哪吒》的交易性机会”。

提前点映是电影行业常见的宣发策略,旨在提前积攒人气和口碑,提升整体票房收入,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电影作为影视类上市公司的主要产品,关乎公司业绩的重要筹码,提前被一部分群体看到,算不算内幕信息?

此前的一则提前点映事件曾引起巨大争议。华谊兄弟出品的影片《私人定制》在正式上映前,组织邀请基金经理等机构投资者参与“提前点映”环节。据报道称,因影片质量大幅低于预期,华谊兄弟在随后即遭到机构抛售,股价大跌。

此举引发投资者、媒体和专家的质疑,认为“提前点映”属于内幕信息,质疑华谊兄弟涉嫌信披违规。证监会在此后回复该问题时表示,这是证券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进一步了解、研究。

此后,华谊兄弟没有因此而被追责,提前点映也未被定性为“信披违规”或“内幕信息”。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爆发,提前点映作为电影业的惯例一直延续至今。

提前点映的电影算不算内幕信息?对照《证券法》的定义,“内幕信息是在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供求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提前点映无法被归为“内幕信息”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提前点映是“半公开”行为,而非“尚未公开”;另一方面,提前点映不是电影最终票房的决定性因素,不能称之为“重大影响”。

但提前点映仍然是一个看上去不够公平,且容易催生市场投机行为的难题。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影视类上市公司未来能否主动、及时地披露提前点映环节的票房数据?市场可以拭目以待。(见习记者 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