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上市首日股价濒临破发 张勇夫妇身价接近600亿元

2018-09-27 08:52:55 来源:证券日报

9月26日,海底捞如期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开盘价18.8港元/股,股价最高涨至19.64港元/股,市值曾一度突破1000亿港元,不过,海底捞上市首日股价并未保持高涨的姿态,盘中一路下探,最低股价达到17.8港元/股,最终报收于17.82港元/股,当日微涨0.11%。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底捞在上市前被机构超额认购,但上市首日公司股价曾一度濒临破发(公司发行价为17.8港元/股)。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海底捞上市首日股价“不受待见”的背后,或许与当前经济环境不无关系。

上市首日股价濒临破发

事实上,作为国内第一个大型餐饮企业赴港IPO,海底捞自从发布招股书以来,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

根据公司公告显示,海底捞此次IPO受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发行价为17.8港元/股,为14.8港元—17.8港元招股区间上限。公司在全球范围发售股份4.25亿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3820.8万股,国际发售股份3.86亿股,其筹资目标总额9.63亿美元。

截至招股结束,海底捞公开发售部分被超买逾4倍,共约1.3万份申请,而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国际配售股更是获得20倍的超额认购。

彼时,9月7日,海底捞正式确认基石投资者名单,高瓴资本、景林投资、摩根士丹利资管等机构共认购3.75亿美元,基石在整个IPO发行中的占比高达40%,比常规的20%-30%高出不少。其中,高瓴资本和景林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承诺投资90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亚洲和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将共同持有价值8000万美元的股份,Snow Lake和Ward Ferry将分别投资8000万美元和3500万美元。

海底捞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购,并如愿拿到了预期的募集资金规模,且完成了IPO,成为国内餐饮企业上市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

不过,海底捞上市首日表现一般,公司股价曾一度下探至17.8港元/股,险些破发。

对于海底捞上市首日的表现,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内地企业到香港IPO的频率密集,导致市场资金紧张,另外,海底捞是以IPO指导价区间的上限发行,说明机构投资者对海底捞的发展还是保持正面看法,特别是海底捞已经在业绩和国际化方面做得不错。

张勇夫妇身价接近600亿元

事实上,经过24年的发展,张勇夫妇因海底捞的上市,其身价也倍增。

彼时,1994年,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和他的小伙伴们,四个人合伙在四川省简阳市创办了一家名为“海底捞火锅城”的火锅店,那时火锅店里只有四张桌子。

中间经过几次股权变更,张勇夫妇(已入籍新加坡)目前持有公司股份62.7%。以17.8港元的价格计算,海底捞成功上市,张勇夫妇的总身价接近6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捞上市,张勇夫妇身价倍增。然而,对于张勇夫妇来说,旗下产业不止海底捞一家。其资产横跨餐饮、娱乐、教育、投资,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而在海底捞上市之前,与之有关联的两家公司早已涉足资本市场,一家是颐海国际,另一家是优鼎优。

2016年,作为海底捞底料独家供应商的颐海国际登陆香港交易所;2017年,海底捞旗下冒菜品牌优鼎优登陆新三板。

资料显示,颐海国际的实际控制人是张勇夫妇,直接持股35.59%,并通过合计持股68%的静远投资间接持有颐海国际50%的股份。颐海国际的现任董事长施永宏则是与张勇当初一起创办海底捞的合伙创始人。

海底捞上市首日公司股价表现疲软,同样,颐海国际昨日市场表现也一般。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Choice数据显示,昨日,颐海国际公司股价以19.32港元/股开盘,最高涨至19.7港元/股,但是,公司股价最终报收于18.56港元/股,当日下跌3.9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底捞公司股价上市首日表现一般,但是,海底捞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火锅餐饮企业,其目前拥有及运营餐厅数量从2015年的112家增加至2017年末的320家,包括中国内地296家餐厅及24家位于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以及海外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及美国的餐厅。

根据公司公告显示,海底捞2017年的营收总额为106.7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期的78.08亿元增长36%,并实现净利润11.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底捞高成长的背后与公司不断地扩张不无关系,但是,公司高速扩张的同时,其资产负债率也在大幅提升。数据显示,海底捞的资产负债率由2016年的17.9%显着提升至2017年的73%,不过该比率在2018年上半年回落至50.7%。截至今年7月底,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18.92亿元。

不断扩张一直是海底捞成功的秘籍,未来或亦如此。对于上市募集资金的具体投向,海底捞表示,上市募集资金后,海底捞计划将募资的60%用于扩张,20%拟用于研发和实施新技术,15%拟用于还贷,5%作为一般营运资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