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历史性一刻!我国发射超级卫星 海上视频将实现

2017-09-08 10:31:1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中国航天科集团五院的展厅里,摆放着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四号卫星的真实产品,它们见证了中国通信卫星的发展之路。

东方红一号是在当时一穷二白、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老一辈航天科技人员通过自力更生研制出来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它还不具备通信功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高级工程师张伟:这颗卫星成功以后,实际上是开创了我们国家人造地球卫星的先河,但它的意义更多地只体现了从无到有,那我们卫星终归是要落实在用。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之后,为了让通信卫星真正落实到实用,以孙家栋、戚发轫等为代表的老一代航天科技人员,树立“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通信卫星”的信念,历经9年攻坚克难,最终研制成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使我国跻身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受制于当时电子元器件研制、材料科学研究的技术水平,东方红二号卫星的载荷小,寿命短,卫星的C波段转发器只有2路,而当时国际先进水平通信卫星的C坡段转发器已经达到24路,寿命也长达十年。

张伟:当时能够提供的功率非常小,因为太阳能电池片就这么多,所以它能够提供的功率就那么大。所以当时我们国家的通信卫星在轨寿命比较短,就是五年,能够提供的有效功率很低,所以所谓的转发器路数,就是几路转发器。

通信卫星的主要载荷就是转发器,一路转发器可以传送十多套标清电视节目,通信卫星的载荷越大,转发器的路数多,意味着能够传送更多的广播电视节目,提供更大的通信容量。张伟告诉记者,由于当时东方红二号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国内还出现了“买星”还是“造星”的争论。在当时的环境下,航天人别无选择,在技术基础薄弱、设施条件差的情况下,按照当时的国际水平研制东方红三号卫星。

张伟:东方红二号是一颗自旋稳定式的卫星,到了东方红三号,我们搞的是一个三轴稳定式的卫星,采用了太阳翼的这种方式,那么技术上的跨代很大,只能继承东方红二号大概20%左右的技术基础,剩下的80%都是基于我们中国航天人的自主创新来实现。

从1986年国家立项,到1997年东方红三号卫星成功发射,科研人员历经11年的时间,先后解决了上百个技术难点,啃下了十余项“硬骨头”课题,也经历了首颗卫星发射失败的阵痛。东方红三号卫星不仅实现了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的跨越,也为中国航天事业提供了一个高可靠的通信卫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