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7千亿 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2016-10-31 10:08:12 来源: 中国证券网

 能自动呼唤车辆的停车位、被偷会自动报警的窨井盖、可以帮人看病的睡毯……10月30日,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正式开展,展会现场诸如此类的物联网“黑科技”看得人眼花缭乱。

综合经济参考报等媒体报道,本届博览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吸引了微软、IBM、西门子、阿里巴巴、华为、中国移动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总计参展单位489家。

记者在中国移动展台看到,3辆无人车模型正在“8字型”的轨道上自主驾驶。“这款产品是5G技术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领域的运用,延迟时间仅为3毫秒,可以使高速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安全行车距离。”江苏移动集客部项目经理吴刚说。

除物联网应用和产品展览会外,本届博览会还将举行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与会嘉宾将围绕物联网与智能制造、环境保护、智能交通、医疗、金融、信息安全、大数据等国内外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据国家工信部科技司巡视员卢希介绍,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到7500亿元,在智能交通、车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已形成一批成熟的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和商业模式。

本届博览会以“创新物联时代、共享全球智慧”为主题,得到中国科学院、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AUTO-ID实验室共同支持,是我国物联网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博览会。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巡视员卢希29日下午在无锡表示,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互联网龙头企业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中国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明显提升。

卢希称,近年来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了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连续4年安排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共20亿元,物联网被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支持范围,中国的物联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在芯片、传感器、智能终端、中间件、架构、标准制定等领域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高频智能卡、微波无源无线射频识别(RFID)、北斗芯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实现批量生产,物联网中间件平台、多功能便捷式智能终端研发取得突破。

中国加快建立物联网标准体系,从基础共性和行业应用两个方面推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梳理标准项目共计900余项,推动“物联网概览”等成为首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标准,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明显提升。

二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通过先后在无锡、重庆、杭州、福建等地建设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区域物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打造了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涌现出一大批具备较强实力的物联网领军企业,互联网龙头企业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

三是应用示范持续深化。在工业、农业、能源、物流等行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中作用明显,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推动了家居、健康、养老、娱乐等民生应用创新空前活跃。在智能交通、车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已形成一批成熟的运营服务平台和商业模式。

除此之外,10月30日,中国移动在无锡举行的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期间宣布,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和海思在全球率先完成基于3GPP标准的NB-IoT(窄带物联网)端到端商用产品实验室验证,并将启动NB-IoT端到端外场试验。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还联合爱立信和高通启动国内首个基于3GPP标准的eMTC(增强的机器类通信)端到端商用产品的实验室测试。

本次NB-IoT端到端实验室测试,采用华为DBS3900多模基站设备,搭配海思V120SP8芯片平台,充分验证了NB-IoT 的20dB覆盖增强、用户速率及核心网信令优化等关键功能及性能,发现并解决多项端到端问题,有力推进了产品成熟和性能提升。此外,中国移动采用爱立信RBS6000多模基站设备及高通MDM9206芯片平台,正在同步验证eMTC的端到端关键功能。

物联网技术是支撑“网络强国”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移动制定了面向“十三五”的“大连接”战略,加快推动蜂窝物联网发展,满足未来广大垂直行业需求,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本次技术验证是中国移动继主导NB-IoT标准融合统一之后,对蜂窝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推动,将有助于促进蜂窝物联网端到端产品的快速成熟,加速构建跨界融合、合作创新、开放共赢的物联网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