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游客不文明行为再引热议 专家:应强化行业教育

2017-02-24 11:31:38 来源:中国网

近日,一则“女子博物馆翻越护栏坐清末太师椅拍照”的消息引发热议。在此之前,媒体曾多次对旅游乱象进行过报道,但不文明现象仍然频发。

不文明旅游行为屡劝不止的根源是什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翔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和个人素质有关,但最主要的是缺乏行业教育和旅游经验。

旅游业大发展 不和谐“音符”时现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民众旅游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持续升温。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共有45.6亿人次旅游,旅游消费达4.66万亿元。仅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

记者注意到,地方政府如今也高度重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重庆、辽宁、甘肃、宁夏、贵州等省份,在今年地方两会政府报告中纷纷提到要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经济,打造地方特色“旅游名片”。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通过举办“旅游年”活动,办理护照免签等方式加强双边旅游合作,积极推动境外游。

然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在国内有“女子翻越护栏坐清末太师椅拍照”“游客攀爬世界文化遗产明太祖之墓”等,在国外有“中国大叔在悉尼皇家植物园随地大小便”“宁波游客在日本酒店顺走马桶盖”等不文明行为发生,虽然媒体、社会等多方力量已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报道、劝诫,但仍层出不穷。

缺乏旅游教育与经验是乱象主因

“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和个人素质有关,但最主要的是缺乏行业教育和旅游经验。”魏翔表示。

他认为,旅游业具有跨文化性质,而我国游客普遍缺乏对该行业的系统认识,其获得的旅游教育大都来自景区内设置的指示标识或警告牌。另外,加上旅游经验不丰富,在景点基础服务设施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游客缺乏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从而造成许多不文明现象的产生。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徐菊凤告诉记者,对民俗、常识、法律等的不了解,也有可能诱发不文明行为。“很多情况下,因为游客缺乏对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礼仪规范等的了解,但又为了满足好奇心,从而做出一些不文明、不恰当的举动。”

强化教育是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关键

魏翔表示,强化对游客的行业教育是减少不文明旅游现象的关键。“旅游教育不能仅仅是‘竖牌子’,还应该在旅游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多做工作,加强宣介力度。同时还要转变宣介方式,尽量减少‘警告式’灌输,强调宣介人员与游客的‘交流’,以能增加游客体验的形式,让游客在熟悉规则、制度的基础上,自觉遵守旅游规范。”

另外,他还强调,要减少不文明旅游现象,还应加强对游客旅游行为的动态监管。“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纳入社会征信系统,通过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对不文明行为产生震慑效果;而对于文明游客典范,可采取‘旅游优惠’等奖励措施,树立先进榜样,鼓励其他游客学习。”(记者 张艳玲 实习记者 蒋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