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上海"非遗":要求高待遇低 三林舞龙队捉襟见肘
2015-06-19 10:01:40 来源:解放网
2010年是三林舞龙队最风光的日子,这一年他们被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世博晚会上作为开场节目表演。5年过去了,舞龙队却遭遇后继乏人的尴尬。这项扎根于民间的传统项目一边探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一边依旧维持着日常的训练和配合。在三林中学的体育馆里,他们有一番自己的天地。
训练都在夜里
晚上七点,三林中学的体育馆里,一群身着橘黄色运动衫的年轻汉子们正在热身。他们看起来都是80后的样子,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儿拉伸、冲刺跑。如果不是躺在地上一条显眼的大龙,一下子很难分清他们到底是什么项目的运动员。
如今的三林舞龙队共有11个队员,晚上七点到九点,是他们集体训练的时间,在队伍里,有好几位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他们从学校到三林,每天来回三个小时,就是为了这两个小时的集体训练。
除了体能和一些常规训练,晚上的重头戏是练完一整套之后要参加比赛的编排动作。音乐响起,只见龙身好像莲花一样绽放,接着开始舞动起来,队员们时而叠罗汉登高,时而穿越腾空跳起,时而翻转时而聚拢,将一条大龙舞得虎虎生风,变化万千。
8分钟的动作完成,每个人额上满是汗,一边舒展喘气,一边报出自己的20秒心跳数字。“47”、“49”、“48”……舞龙是有氧运动,运动员的心跳不应该超过150。舞龙队的领头人陆大杰说:“不要以为我们就是民俗文化,这个当中既有文化,也有体育的运动技巧和规范训练,是一个有体系的体育项目。”
舞龙也是竞技体育
在龙狮发源地广东,节庆、贺喜、祭神、庙会等,老百姓都以舞龙舞狮作为助兴节目。广东每年的龙狮盛会,都会吸引大量市民前去欣赏。广东人喜欢看也看得懂。
而发展至今,舞龙已经成为一种集戏曲、武术、舞蹈等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既有商业表演的需求,也有国际级别的比赛。
现代舞龙形制主要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组成,借助龙珠和龙体器材在音乐的烘托下共同完成。三林舞龙的要求更高,主要有五大类动作:“游龙”类、“八字舞龙”类、“穿越、腾越”类、“龙翻滚”类和“组图、造型”类,熟练掌握至少需要花上一两年的功夫。
三林是传统的舞龙之乡,自宋代起,这里以求雨、穰灾等宗教祭祀为目的的舞龙活动十分盛行。上世纪中段,舞龙主要由村宅、行帮、氏族等自发组队,参加灯会、庙会、行街巡游表演。
三林镇政府每年对龙狮项目有资金投入,一般每个队员每节训练课有70元的补贴;而舞龙队在外表演一场,每个队员的报酬是200元。表演一般指公司年会、单位开业等,也有公益性活动。现在演出机会越来越少,龙队的收入也捉襟见肘。
后继乏人的忧虑
体育馆里的训练排得很满,空挡的时候,队员们互相打闹嬉笑,很难看出,一个月之前,三林舞龙队正在为后继乏人而忧愁。甚至算得上面临一场生存危机。
因为队员年龄的问题,在今年年初,舞龙队一批老队员退役。队伍向外界发布“招募令”,但两个多月过去,响应者寥寥无几。
今年3月19日,上海三林塘官方微信正式对外发布了“三林舞龙人招募令”,将年龄放宽至35岁,同时还欢迎外地有兴趣的青年报名参加。但是,两个月过去,应聘者只有七八人。
招募令为何少人问津?陆大杰道出了原因:要求高,待遇低。
“一个龙头有20斤重,光有力气不行,还要讲究穿、腾、跃、翻、滚、戏、缠等技巧。舞龙人须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至少要保证一周三次的训练时间。所以随便玩玩的人肯定没法录用。”陆大杰说,与选材的高要求相比,舞龙人的收入有些微薄。而且近年来,舞龙的演出越来越少,仅靠年轻人的热情,很难维持训练。
这一情况在今年五月被媒体集中报道,吸引了一批80、90后年轻人报名,再加上在体育学院选来的新队员,舞龙队的人员危机暂且解决。但现况依旧不容乐观。
一支舞龙队一般由9人持杆,1人拿龙珠引舞,还需要一个替补。一些大型表演通常的配备是“两龙四狮”,至少22人。现在比赛队员正正好好11个人,已经是媒体呼吁过之后的结果了。
学舞龙就是学做人
陆大杰说:“我们舞龙队里的年轻人,跟外面的不一样。”
能坚持留在龙队里的年轻人,很少看重钱。1989年出生的陈春华是现在的龙头,体育学院毕业,也是队里两个全职人员之一。“白天处理行政工作,包括舞龙的推广,进学校、进社区、市民文化节,还有各种杂事,各种活动的联络工作。晚上就和大家一起训练,说实话挺辛苦的。但怎么说呢,这项运动能让人沉下心来,大家兄弟们一起训练,一起去比赛去表演,就好像一家人一样了。可能我们身上都有些江湖义气在吧,觉得这些要比钱更加重要。”
有人把龙狮队称为“现代黄飞鸿”,确实,从师徒传承到技能训练,他们的生活,其实并没有完全被外部世界所裹挟,还依旧保留着传统文化里精气神的部分。
“学舞龙是学做人,学会了做人,你走到外面一切事情都能做好。”这是陆大杰常说的一句话。希望这群在舞龙世界中寻找自己人生价值的年轻人,在这个时代里,活出自己的天地。
相关阅读
- (2020-06-08)世界文化遗产恢复对外开放 游客参观需佩戴口罩
- (2020-06-08)消费券如何吹动北京市场“春水”?最大化发挥乘数效应与正向价值
- (2020-06-08)互联网“烹”出餐饮业新味道 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 (2020-06-08)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 实现消费和生产的双提升
- (2020-06-08)博物馆可以更亲切 布置一场个性化的虚拟展览
- (2020-06-05)北京消费季正式启动 精准有序地推动复商复市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