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发布 中国湿地面临干扰压力

2015-06-08 10:01:23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全文):中国科技部4日在北京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从遥感观测的数据上看,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保持稳定,减少不足1%,但中国湿地面临干扰的压力相对较大。

当天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首次将湿地这一极具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的指标纳入年度报告。据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宫鹏介绍,报告对2001年和2013年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以及中国20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状况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宫鹏表示,从遥感观测的数据上看,其中,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保持稳定,减少不足1%,但中国湿地面临干扰压力比较大,“遥感能看到的湿地受干扰的程度和湿地的破碎化遥感能看到,这两个指标,世界有20%比较差,中国有30%比较差,就是说我们国家湿地相对于国际重要湿地的平均水平,我们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比如,湿地的水面在东北有一定趋势的减少,因为没有水湿地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另外一个湿地本身,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有防洪、抗拒自然灾害清理水资源过滤水资源的种种生态功能,当变成农地、旱地、鱼塘,功能就太单一化了,算经济账来算就太不划算了。”

据了解,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球范围的大型重要湿地进行监测分析,分析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对保护湿地的重视与贡献。而这一举措也得到了湿地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谈到为何是中国开创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全球湿地的先河,宫鹏告诉记者:“为什么国际上没有做?主要的原因就是湿地分布的很多发达和不发达的国家,而且湿地是一个很难用人到现场做调查的地方,在全球分布的地区人也比较少,另外用卫星去观测的话,因为湿地分布比较稀疏,采集的数据又比较大。是一个很有难度的工作,我们国家最近利用国际开源,还有我们自己国家增强卫星数据的采集能力,有一个稳定的队伍,才能把这件事做起来。”

这份报告还关注了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热点区域,选定“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非洲土地覆盖”、“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四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中国科技部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告诉记者,这些遥感监测数据将为各行各业提供决策依据,“但是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非常重要,因为它这个数据是一个基础性的数据,各行各业包括政府,各种社团组织做决策的时候,他们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基础数据,我们的热点主要是引导生态环境,所以它的用途还是比较广的。比如说要推动“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首先你要对整个区域里的生态环境的底账是什么,这个是最基本的。所以我们做的这项工作的角色就是提供最基础的数据。”

报告还显示,2014年全球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4种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达到27.64亿吨,同比增产1.2%。2014年中国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据了解,这些数据将以季度报告的方式在网上发布,及时客观反映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将增强全球粮油信息透明度,对保障全球粮油贸易稳定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