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期权赋能玉米产业建设 产融结合守卫粮食安全
2020-09-11 10:53:24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为我国三大主粮及饲料生产第一大原料,玉米的产业发展关系到农民和居民的“米袋子”“钱袋子”。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玉米价格剧烈波动,产业供需形势变化时刻牵动着农民、玉米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养殖企业的心弦。
9月10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主办的2020年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在大连举行。此次大会以“应对变化求突破·产融结合促发展”为主题,研讨“疫情下全球供需情况及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等市场热点话题,还专门安排了饲料养殖和深加工两个分论坛,针对当前行业焦点问题进行解读。
理性看待涨价预期
9月10日,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宗礼在会上表示,2019年我国饲养动物消耗饲料原料总量3.52亿吨,其中玉米消耗约1.83亿吨,占玉米产量的70.2%。近十年来,玉米年产量从2009年的1.73亿吨增长到2019年的2.6亿吨,增幅达51%。国内玉米供需经历了从长期供应不足到阶段性供求过剩,再到现阶段偏紧三个阶段。
王宗礼说:“今年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全行业严防猪产业疫情等诸多挑战的新形势下,玉米价格持续走高,不确定性增加。7月上旬,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对今年玉米供需作出初步研判——受养殖业和深加工业成本降低等因素影响,国内玉米库存持续消化,但整体供应仍有保障。今年我国饲用玉米消耗量将维持在1.8亿吨左右的水平,玉米产需形势将与2019年相当。”
“应从全局的、理性的、动态的角度正确认识当前和今后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当前市场存在的‘按临储玉米消化数量推断产需缺口’的观点并不科学。5月28日以来,国家组织14次拍卖,共成交玉米5550万吨,估计已经销售的玉米结转到10月之后消费数量在3000万吨-3500万吨,而结转对下年度玉米供应反而更有利。投资者应建立起理性的玉米价格上涨预期。价格最终是由供求关系决定,而不是预期和资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粮油监测处处长李喜贵表示。
李喜贵称,当前全球仍未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在全球粮食供求宽松情况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发出粮食安全预警。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是总量安全和结构性不太安全同时并存。相比之下,我国粮食安全系数较高,粮食安全形势仍然向好。守住国家发展生命线,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紧要。目前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产能稳定,今年粮食丰收仍有基础。国内粮食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我国小麦和稻谷储备超过国内居民一年消费量,口粮绝对安全。从供求形势看,国内粮食总体宽松,但受基本国情、粮情限制,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稳定流通供应
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和重要的饲料原料,玉米的稳定供应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大连市副市长温雪琼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复杂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包括玉米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激增。面对新形势,大连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中转地和集散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保障北粮南运通畅,稳定市场流通及供应。
“大商所是我国玉米期货交易中心、价格发现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是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龙头,截至8月底,大商所市场成交量、成交额和持仓量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0%、39%、42%,均创历史新高,持仓量居国内期货市场首位,大连在大宗商品定价和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提升。”
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在会上表示,市场不确定性日趋明显,大商所将更好地把握期现货市场发展的新变化,更好地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产业担稳粮食安全重任,促进玉米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是丰富玉米产业链衍生产品体系。积极稳妥推动生猪期货上市,加快研发相关中下游期货品种。紧紧围绕聚焦服务产业企业,汇聚产业龙头企业等参与建设大商所场外市场,打造大宗商品的生态圈,建设大宗商品价格信息中心、交易中心,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提升品种功能和市场运行质量。持续完善玉米产业链现有品种合约规则,“一品一策”促进功能发挥,推动合约连续活跃。优化玉米等相关品种交割制度与布局,促进港口与内地期货仓储的价格联动,引导市场形成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全国玉米基差贸易体系。三是探索持续共享的产业服务新路径。拓展“保险+期货”的内涵外延,依托“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等做好“三农”服务,运用好期货价格发现和“再保险”功能,推动多类型金融机构跨界合作,为农户、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努力为玉米产业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服务,将金融机构让利、扶持产业发展落到实处。
大商所农产品事业部副总监胡杰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大商所玉米期货交易量达到7440万手,同比增长40%;玉米期权交易量591万手,同比增长129%。玉米期货期权参与交易客户数约24万户,期货法人客户数量同比增长21%,期权法人客户数量同比增长47%。从交割情况来看,玉米期货单月交割量创出历史最大值,玉米2005合约交割量达到56.39万吨。从市场功能的发挥情况来看,套期保值效率和期现价格相关性都显著提高。从期权运行情况看,期货期权波动率相关性越来越好,期权法人客户参与数量逐步提高。
产融结合解决粮源问题
对玉米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2020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玉米去库存接近尾声;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猪产业疫情影响下,产业不确定因素在加大;相关品种价格剧烈波动。很多涉农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在大会“玉米深加工”及“饲料养殖”分论坛上,相关现货企业及期货公司、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围绕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应对疫情影响实现稳健经营、“保险+期货”为“三农”带来的变化等话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会长,中粮集团总工程师、中粮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佟毅提出,2020年-2030年,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即管理提升阶段。在这一阶段,玉米加工行业将从规模低成本向系统最优化发展,玉米深加工产品规模将达到一个新高峰,大型企业将通过并购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全行业要实现管理模式、生产方式、生产效率、经营理念、销售方式、品牌意识、收购方式、运输方式、经营方式等“九个转变”。
谈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玉米深加工行业产生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全球供应链体系带来的挑战,象屿集团金象生化副总经理侯国利表示,全球粮食供给进入紧平衡格局,中国前些年的托市、国家临储等政策以及多年粮食产量连增为化解以上危机提供了有利条件。玉米深加工行业要抓住机遇,特别是在粮食紧平衡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更要通过产融结合解决粮源问题。
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价格风险的管理,已成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启军对农产品基差交易原理及实务操作进行了讲解。他表示,基差是期货与现货的纽带,必须从期现结合的角度分析。基差影响因素的核心是供销关系,在采购基差之前,必须要分析产业链上下游整体供需状况。基差走势有季节性规律,应当注意分析各区域历年的基差走势,在相对低点买入,在高点卖出。要利用期货、期权等风险工具对冲基差风险。
服务“三农”、稳定发展是期货市场发展的主旨之一,“保险+期货”模式的诞生和发展在期货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一经落地便取得良好成效,2016年以来连续5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切实达到了保障农民基本收入的效果,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桦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至今‘保险+期货’项目已经连续实施5年,取得巨大成功,帮助桦川县在2019年脱贫摘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副县长高洪才说,“去年全县获得8787万元赔付款,农民非常满意和高兴。”
相关阅读
- (2020-09-11)期货期权赋能玉米产业建设 产融结合守卫粮食安全
- (2020-09-11)大商所理事长冉华:提升品种功能 加强产业链体系建设
- (2020-06-08)广州农商行信用卡风险加剧 司法风险的加剧
- (2020-06-08)货基收益率连连下跌 货币基金作为存款替代品受到青睐
- (2020-06-08)“固收+”攻防录 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 (2020-06-08)LOF基金场内价格如坐过山车 属于区间震荡的走势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