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非标产品消失后 财富管理公司改怎么做?
2019-09-10 09:23:43 来源:新金融观察
在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向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往的非标固收产品正在由“低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低收益”或“高风险高收益”的方向转变。但对长期依赖销售非标固收产品的财富管理行业来说,这种转变则意味着公司生与死。
选择离开
在和财务投资人产生严重分歧后,北京一家财富管理机构的CEO张鑫(尊重受访人意愿,化名)黯然离职,这是他投入极大心血的创业平台,曾带给他短暂的“财务自由”,而今却是心头之“痛”。
“公司在创业初期引入了一个财务投资人,在资金充沛时,投资人很少干预公司的运营,公司发展状况也挺好。我们曾在北京、成都、深圳等地开设财富管理中心,代销和管理的资产一度超过10亿元。但后来投资人自己的公司出现资金链崩盘,需要我们做自融。我说服不了对方,不得不退出。”张鑫叹气道,被财务投资人掏空后,公司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资金链断裂,产生大量违约。
张鑫告诉新金融记者,在他离开后,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变了味,一切从股东融资利益出发,风险不断,客户陆续流失。“只要能销售出去,融到钱就好,风险早就抛到脑后了。”如此蒙眼狂奔一段时间后,张鑫眼看着公司倒下,却什么也做不了,“现在算是退出市场了吧,仅仅是还没有注销或破产而已,但很难有实际业务了。”
其实不只是张鑫的公司,目前国内的财富管理机构处境都十分尴尬,大批中小财富管理公司退出市场,曾经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财富管理、投资咨询管理公司的“繁华”景象已经不复存在。“整个行业已有70%的公司离场;20%的已经不具备独立性,依附于产品发行端,成为别人的分销渠道;剩下的10%勉强盈利,却也频繁爆雷。”受访人士称。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随着“低风险高收益”的非标固收类产品的绝迹,财富管理公司被迫寻找新的资产,但“风险”却控制不住。
比如国内“老牌”财富管理公司诺亚财富,就因香港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风险暴露,影响到相关资管产品兑付。据了解,这是一项“应收账款债权转让+股权质押”双重增信的供应链融资,看似安全,但事后才发现承兴国际与京东形成的应收账款债权本身就不存在,底层资产涉伪造欺诈,而增信股票现在也出现股价暴跌90%并停牌。
另有券商研究机构统计,钜派投资2018 年亏损3.88 亿元人民币,目前多只产品逾期,深陷还款资金去向不明等负面新闻;由恒天财富创始人梁越在2014年创立的恒宇天泽,2018年到期产品不能按时兑付、2019年到期产品全部延期。
“非标”与“固收”
说起财富管理机构,在中国发展不超过15年的时间。一般认为,居民人均GDP每年超过5000美元才会催生财富管理行业。如果没钱,又谈什么理财呢?
2005年,中国人均GDP只有1700美元,但在少数城市,比如在上海、深圳和广州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逐渐有了财富管理需求,那一年也通常被认为是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元年。
除去传统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内的财富管理部门,市场化的财富管理公司最初都是以“第三方理财”的概念示人。所谓“第三方”,本意是站在客户与产品之间,做理财产品销售的顾问,收入来源是佣金。但国内却没有为金融服务“买单”的传统,就比如简单的买卖二手房,很多人始终认为应由买方来承担中介费,买理财还要缴纳“佣金”简直是天方夜谭了。
“我们的工资都是底薪+销售提成的结构,考核的指标主要看每月完成的产品销量、新增客户数量、老客户维护情况等。新金融记者 袁诚 张兆瑞
相关阅读
- (2020-09-11)期货期权赋能玉米产业建设 产融结合守卫粮食安全
- (2020-09-11)大商所理事长冉华:提升品种功能 加强产业链体系建设
- (2020-06-08)广州农商行信用卡风险加剧 司法风险的加剧
- (2020-06-08)货基收益率连连下跌 货币基金作为存款替代品受到青睐
- (2020-06-08)“固收+”攻防录 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 (2020-06-08)LOF基金场内价格如坐过山车 属于区间震荡的走势
热点推荐
- (2021-08-26)沪指三连阳 业绩暖色烘托周期股行情
- (2021-08-26)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10月或迎消费复苏时间窗
- (2021-08-12)32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2021-08-12)A股盘面凸显两大积极信号
- (2021-08-11)白酒行业指数创六年来最高单日涨幅,市值一日暴增逾3000亿元!市场信心源自哪里?
- (2021-08-11)7月份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高11.1% 机构称快递板块极具吸引力